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將會如何?

 

美國大選投票已經結束,但馬上進入混亂狀態,美國主流傳媒判斷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贏得密歇根和威斯康星兩州,截至115日手握264張選舉人票,距離當選門檻只差6票。爭取連任的總統特朗普暫只鎖定214張選舉人票,勝利之門收窄之際,其陣營接連在5個州份入稟發起司法挑戰,其中在密歇根、賓夕法尼亞、內華達及喬治亞州要求暫停點票,在威斯康星則要求重新點票。相關爭端會否影響最終選舉結果,備受各界觀望。雖然多個傳媒機構的統計均顯示拜登會勝出,但特朗普揚言:「若計算合法選票,我會輕易勝出,但計算不合法選票,對方就可竊取選舉。」又稱自己一早預警,對手會寄出虛假的選票。

無論特朗普連任還是拜登勝選,都會進入法律訴訟戰。在2016年的大選,特朗普在選前民調和直選票均不敵對手希拉里,最終特朗普憑選舉人票反敗為勝。目前特朗普整體選情落後拜登,但仍然揚言,如果選舉是公平合法,自己應該輕易勝出。雖然作為現任總統的特朗普,應該比拜登有更多資源可用,如果最終需要訴諸法庭,恐怕又會再生不少風波。

美國主流媒體,無論是左傾還是右傾,其實存在基本共識:

一是選後美國社會依然面臨着混亂和不確定性;

二是中美關係再也難以回到從前。

前者是美國的內傷,需要很長時間去療治。後者則是美國面臨的外部挑戰,同樣需要適當調整。

特朗普最得意的是他開啟了對華貿易戰,而且他也證明了美國經濟完全無懼對華貿易戰。同時,他還得寸進尺,對華開啟科技戰,甚至揚言要和中國完全脫鈎。

因此,很多分析都認為,若特朗普成功連任,中美關係會更加惡化,進入真正的「冷戰」狀態;相反拜登勝選,中美關係就會相對降溫。這也是很多反華分子,拚命支持特朗普的關鍵原因。不過,最後即使是特朗普連任,中美關係也未必如預料的那般糟糕。

了解中美關係惡化的人們只要稍微理智,就知道現在的中美關係死局,與其說是特朗普反華,還不如說是疫情所致。疫情發生之前,中美兩國已經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是特朗普對華貿易戰的最大成果,也是支撐其競選連任的最大政績。若無疫情滋擾,也許中美關係早就進入一段緩和期──特朗普在大選年會繼續通過不間斷但可控的對華施壓,以便從中國得到更多好處,確立選民支持,從容應對大選。

疫情讓中美關係逆轉。一方面,疫情雖首先在中國爆發,但中國有效防控疫情,而且經濟亦已復甦,預料中國會是二十國集團中,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而美國疫情失控,不僅讓美國失去了顏面,也令特朗普競逐連任碰上阻力。因此,特朗普只能通過一波波的反華來推卸抗疫無能的責任,何況大選年的反華也是美國的政治傳統。另一方面,中國對美的強硬態度,的確讓美國社會對華忌憚。

特朗普是典型的功利主義者,反華也好、對盟友的保安訛詐和貿易戰也罷,都是基於「美國優先」,並非基於意識形態。

若疫情形勢好轉,或者中美在疫苗上進行合作,不論下任總統之位誰屬,在沒有疫情干擾下,中美關係還是會重回利益軌道。新一任美國總統最可能的手段,是對華繼續訛詐──只要能從中國獲得更多經貿好處,中美關係並不會脫鈎。還有就是,中美關係經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考驗,中國經受住了來自美國的壓力測試。即使下任總統使出更多招數,中國也會從容不迫。

當然,如果特朗普成功連任,那將更加肆無忌憚,因此會給中國更大壓力。但是聯合盟友對華施壓,並非特朗普的長項,他更喜歡對中國直接施壓以便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而且,這種利益還要滿足支持他的選民的訴求。因此,關稅和科技依然是特朗普對華施壓的兩張牌。以特朗普浮誇、虛榮且又重視選民評價的個性看,特朗普更喜歡通過對華單打獨鬥,獲得符合他自己和選民的名與利。

因此,特朗普若有第二任期,中美關係雖前景不樂觀,但也不會太過極端,或者說,最大風險不在於特朗普而在於他的班底──如果極端反華的蓬佩奧依然在位,中美關係就會充滿不確定性。同樣情況也取決於拜登任命的班子。

不管如何,中國對中美關係的前景已經有了充分準備。中美關係日後未必有建設性的安排,如果最終走上「新冷戰」的不歸路,不論特朗普是否連任,「美國再次偉大」也會成為泡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