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同學傳來連結報喜,他寫著:「簽了!」原來國家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開啟了國際經貿格局的大變。
這一協定因所涵蓋的人口之多、貿易及經濟總量之大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但是,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美國並不在其中。
協定簽署之前,東盟國家與中國以及日本、韓國舉行了一系列領導人視頻峰會。中國總理李克強、日本首相菅義偉、韓國總統文在寅以及東盟十國的領導人參加。
有關這一協定,以下包含幾個基本要點:
RCEP範圍有多大?
RCEP由東盟十國發起,最初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六個對話伙伴國參加。不過,印度中途退出後,目前這一協定共有15個國家,還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文萊、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
這些國家共有人口約36億,佔全世界78億總人口的近一半。15國的經濟總量約為27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約三分之一,貿易額也約佔全球的三分之一。
有報道稱,協定國雖然有意在短期內不接納新的成員國,但將為印度隨時加入敞開大門。一旦印度加入,將使這一龐大經濟圈的人口總數和所佔世界GDP份額都大幅增加。
RCEP目的是什麼?
東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RCEP談判涉及中小企業、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貨物和服務貿易等十多個領域,以減免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關稅、降低市場准入門檻為主。
由於RCEP中各國的經濟差距很大,既有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強國中國和日本,也有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因此外界普遍預計貿易自由化水平將低於日本和加拿大等11個國家加入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
有學者指出,RCEP成員國之間早期關稅減讓貨品的優先順序視東盟最低收入國家的利益而定。另外,RCEP也不像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在知識產權、國有企業、勞工、環境等方面制定高標凖。
亞太地區已經有不少以東盟十國為基礎的自貿協定,RCEP是對現有各協定的集體升級。亞太區域內統一的貿易規則體系,有助於降低進出口企業的經營成本,減少經營的不確定性風險。
RCEP的歷史
2011年東盟國家提出RCEP的構想,同年東盟峰會上十國領導人正式批准了這一構想。
2012年,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領導人,共同發佈《啟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談判的聯合聲明》,這一覆蓋16個國家的自貿區協定正式啟動。
2013年5月,第一輪談判在文萊舉行。
2019年11月,在經過30多輪談判之後,RCEP第三次領導人會議聯合聲明宣佈,15個成員國結束全部20個章節的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的市場准入問題的談判。
國際反應及輿論
對這一貿易協議的前景,所有參與各國都表示歡迎。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讚揚RCEP是「重要的成就」,顯示各方有決心「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對亞太15個國家打造超級經濟圈,國際評論著重在這一經濟圈對中國的意義。
彭博新聞社的報道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亞太國家打造世界最大經濟圈,「是北京過去十年尋求更大程度經濟一體化的高潮」。
路透社則注意到這一協定簽署之時,正值美國大選結果緊張局面讓外界質疑華盛頓與亞太國家互動關係之際,「很可能更強化中國作為東南亞、日本和韓國的經濟伙伴地位,也使中國處於更有利位置塑造本地區的貿易規則。」
日本共同社評論認為,「由於中國不是美國曾經主導的另一個大規模自貿協議——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的一部分,中國在使RCEP得以落實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很多評論人士看來,這一貿易協定是中國在亞洲影響力日益加強的體現,也是中國主導的亞洲在貿易領域抗衡美國的必然結果。
中國的作用
不過,中國媒體近來在報道這一協定時,一直強調這是由東盟十國發起,中國只是「應邀」參加。
中國承認RCEP成員在政治體制、發展階段、經濟體量、開放水平等方面差異巨大。高峰說,中國「將始終堅定支持東盟在談判中的核心地位,照顧大多數成員的舒適度」。
它的作用:
一、協定排除了美國,成為區域的協定。美國再不能君臨天下那樣,參與一切,主宰一切。這應該是二次大戰後第一個大區域協議美國沒法參加,政治意義巨大。
二、協定是由東盟發起,能夠成功簽署凸顯東盟的作用及其在國際經貿中的中心地位。東盟再不是亞洲邊陲之地。
三、借助東盟之力,把東盟3個10+1協議合併起來,便把中、日、韓這東亞3大國連接,在多邊協議中達到雙邊協議效果,這也是中、日兩國首次的雙邊經貿協議關係。
四、澳洲、新西蘭加入,顯示了太平洋西岸的經濟大整合。東亞的吸引力大於美國,尤其是澳洲近年政治上靠攏美國,仍然要參加RCEP,經濟因素作用大於政治。澳、紐加入亦同時削弱美國「五眼聯盟」的團結力,澳洲應不敢過於替美國為虎作倀。
五、印度退出,正好重申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區隔,與其大雜燴地擴大組織,卻帶來日後眾多爭端,倒不如縮小範圍,更有利推進區域的政經整合。成功之後,印度早晚回歸。印度在RCEP之外,也會減少它在東南亞與中國的爭執。東南亞歷久為印度勢力影響範圍,印度藉RCEP深度介入東南亞,必然挑起對華的矛盾。少了印度,RCEP經濟不受影響,卻免了政治風險。
有論者以為RCEP代表中國的勝利,在中美貿易戰中卻實在代表中國突破美國的圍堵。但RCEP是各方之力,不是單靠中國。東盟之力應比中國更大,對東盟各國的裨益巨大,亦可突破東盟10國自由貿易區進展緩慢的困境。中日韓都是東盟的主要投資者和貿易夥伴,RCEP排除現有貿易障礙,有助東盟與中日韓3國形成龐大的經濟整合體。把世界工廠,從中國內地擴及東亞、東南亞,鞏固在全球的主宰地位,壓倒美國及歐洲。而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裏,RCEP各國均屬低風險區,反映這些國家政府能力與制度的優勝。它們的整合在疫後恢復中更可帶領全球發展,東亞、東南亞的經濟可上一個新的台階。這是歐洲殖民主義之後,亞洲(即使沒有印度)復興壓倒歐洲的時代的開始。300年來的大變,意義不僅在經濟,更在社會政治和文明的大範疇。
RCEP應該是中日韓排除積怨,尋求在共同發展中和解之機,中日早有意合作,RCEP便是最佳平台。
RCEP對中國的意義
中國多次表示,如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將「充分展示區域國家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進一步深化經貿聯繫的積極意願」。
對中國而言,周邊多個國家簽署RCEP之時,正值中國與美國的角力仍在進行之際。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調查與限制,對中國經濟及貿易造成重大影響,中國有必要尋求突破限制。
而中國要實現「一帶一路」戰略,也有重新構建全球貿易體系的必要。RCEP將成為重要的基礎,為中國制定貿易規則爭取主動權。
另一方面,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任期是美國亞洲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認為旨在強化亞太地區美國盟友與華盛頓的紐帶,抗衡中國。
隨著拜登勝選,美國重返TPP可能性大增。美國新一屆政府如果努力重塑世界貿易秩序維護者的地位,中國無疑面臨更加大的競爭。RCEP此時簽署,無疑更符合中國的利益。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協定簽署之前的東盟會議上再次向東亞國家喊話:中國願在「互利共贏基礎上同東盟國家加強發展戰略銜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