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熱血合唱團》

 

繼睇了兩套戰爭片,回到現在,看看劉華一手一腳生產的《熱血合唱團》。它講述了一個治癒他人和被治癒的溫馨故事。在生活中,我們確實需要這樣的電影。

在最基礎的技術層面上這部電影都是乏善可陳的,攝影和剪輯也是在水平線之下。整體觀感如是,劇情俗套、對白說教、人物乾癟、節奏亂飛。幸好我有心理準備,否則會更失望。雖歷經種種不堪,卻還是在觀眾最終的高潮段落看出了些許心潮澎湃與心酸感動。片中兩首歌,不管是「獅子山下」還是「You raise me up」,勵志意味都異常濃厚,而音樂的力量總是非凡,將人從理性拉回感性,於是乎我再次為香港電影的情懷加起了分。

固然另一份感觸與情懷來自於演員、來自於一張張老去的面孔,盧冠廷、雷頌德(音樂人)、李麗珍、謝君豪、吳岱融、孫佳君、關禮傑、尹揚明,熟悉港影港劇的朋友對於這些人自然不會陌生,看到他們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之中,心底的那份漣漪終究在記憶的時空裡微微泛起。

說到本片監製兼主演的那個永遠的劉華,首先我是他的粉絲,你說他還有沒有票房號召力呢?顯然好像是乏力了,應該說如今的電影市場沒有哪個單一個體是有絕對票房號召力的,但看看這部《熱血合唱團》區區幾百萬的初始票房還是難免教人唏噓。這廿多年劉華在兩地上映的電影我基本都去影院看了,從初出茅廬看到現在,猶記得《投名狀》裡的二虎、《門徒》裡的阿昆、《桃姐》裡的羅傑、《解救吾先生》裡的吾先生、《追龍》裡的雷洛,這些角色都讓我喜歡 與懷念。今時今日的劉華似乎還是那個不老偶像,只是在電影這件事上再老牌的偶像如若沒有品質的保證與底氣也是無法力挽狂瀾的(口碑、票房),我想這是現實也是好事。只是劉德華繼續拍下去,我便繼續看下去。

而香港電影已然英雄遲暮,那份情懷的加持它還能延綿幾多日呢?也許沒有人知道答案,只是於我而言這份情懷與熱愛它始終不會熄滅。

回到電影《熱血合唱團》,因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傷痛。有時,傷害你的人或許來自你的家庭。比如我的偶像愛因斯坦,他傳說中患有自閉症。少時愛因斯坦很少說話。而且好不容易開口了,也說的非常非常慢。事實上,愛因斯坦把所有的句子都要在腦子裏過一遍,然後覺得沒問題了才說出來。有記載顯示,愛因斯坦直到九歲之後才不繼續這麼做。因此,愛因斯坦的父母常常覺得自己的孩子智力有問題;童年的遭遇確實影響了他的成就。

有些人的不幸被他人欺騙,真心付出換來的卻是謊言,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類似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有些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比如有些女人被渣男傷透了心之後,開始不再相信愛情,拒絕進入新的戀情;有些孩子小時候家教太嚴,長大後就會很叛逆,甚至干出很多出格的事情;有些人年輕時因為太窮,長大後花錢就大手大腳,沒有節制;有些人在學校遭遇校園暴力,成年後會不自覺地討好別人,希望能夠用這樣的方式獲得愛。
也許我們也聽說過一些故事,他們在經歷世事之後選擇了放棄自己。但真正能夠擺脫過去的陰影,走出傷痛的人,終歸是少數。所以,我才格外偏愛治癒系的電影。看到電影中的主角走出過去的夢魘,仿佛自己有一天也能做到。在電影中,劉德華飾演了一位音樂老師,他帶領著一群被迫參加合唱團的問題少年,完成了一場出色的合唱演出。

但這部電影脫離了公式化的故事製作,它並沒有像傳統的「治癒系」電影一樣,樹立一個完美的英雄形象。最終劉華都要離開學生,離開合唱團,到美國自首;合唱團也只是獲得優異獎,一個合理的結果。

起初,作為國際知名合唱團鐵血指揮家劉德華,並不想教這樣一群學生,他是為了幫助自己昔日的恩師返回香港,才接下了這燙手山芋。他和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有自己的「私心」。

而孩子們呢,參加「熱血合唱團試驗計劃」,其實是對他們闖禍的懲罰,他們也並不喜歡音樂。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他們都有自己的不情願。然而,隨著接觸的深入,劉德華才發現這裡幾乎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些不為人知的過往。這些深埋在心底的苦痛,有些來自校園,有些來自家庭,還有些來社會。而這正是電影想要探討的終極命題:以熱血勵志的方式,關注年輕人的青春成長之殤。

音樂的加入,給了這些年輕人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合唱的成功,更給了這些孩子們一些自信:原來我也可以那麼棒。他們漸漸地把音樂作為人生的動力,一起走出了生活的困境。

曾經看過外語片《放牛班的春天》,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我覺得這就是一部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雖然孩子們受過傷,但他們幸運地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帶著他們走出了過去的傷痛,尤如嚴sir一樣,馬修也是被迫離開學校,送行時,被困學校的孩子放紙飛機回報師恩。

或者很多人沒有那麼幸運,人生路上的挫折只能靠自己,一點一點地熬過去,直到時間帶走一切,可至少我們還有電影,多少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心理上的慰藉。

而這恰恰是電影的魅力,它可以把一個像劉華這麼帥的老師,親手送到您們的面前。你可能不會像我一樣,這輩子都體會不到劉華當老師的感覺。但你可以用《熱血合唱團》,代替那些你生平中遇到的不好的人,不好的老師。在它的治癒之下,得到心靈的升華與撫慰。

最後我用最真摯的情感套改下電影裡的一句台詞吧!「不是我選擇了香港電影,是香港電影選擇了我。(原句:不是我選擇了音樂,是音樂選擇了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