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9月3日 星期五

天地對話

 

  空間站裏有哪些實驗?航天員能不能鍛煉?太空中喝的水哪裏來的?來自香港學生的連串提問,從地球傳上太空。

  「太空出差三人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一一作答,還對同學說「我看到香港」,點燃同學們的航天夢!

  「時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話天宮活動,9月3日在北京、香港兩地聯動登場。正在天宮空間站的神舟十二號乘組,與近300名香港科技工作者、教師和大、中學生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天地連線互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等出席會議並發表致辭。林鄭月娥鼓勵港青學習航天精神,勇敢探索,成就理想。譚鐵牛表示,天地對話,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對香港青少年的無限關愛。

  林鄭月娥:國家航天事業發展令人振奮

  座談會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國家航天事業近年取得歷史性的進展,令人振奮,能舉辦此次「天地對話」尤感幸運。她說,「過去兩個多月,不少內地同胞和香港市民看新聞報道,緊貼航天員在太空生活的點點滴滴,包括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切通話,與在東京奧運會創造佳績的田徑運動員蘇炳添的視頻互動等。」

  林鄭月娥表示,非常敬佩科學家求知求真的精神,和追求至善至美的毅力,讚賞航天科學家們都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力求國家科技自主的愛國者。她強調,特區政府一直都在加強創科教育,培養創科人才,已把非常受歡迎的「創科實習計劃」恆常化,為在本港大學修讀理工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安排短期實習。她又補充,政府投放20億港元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為吸引更多傑出國際科研人才來港,壯大本地的創科人才庫。

  林鄭月娥續說,「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銳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香港的傑出科研人士正磨拳擦掌,為香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科樞紐,為把國家建設成為科技強國出一分力。」最後,林鄭月娥鼓勵香港年輕人學習航天員精神,在科研路上不怕失敗,勇敢探索,成就理想。

  譚鐵牛:送給港人跨越天地的特殊禮物

  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致辭表示,新學年開學伊始,中央請航天專家介紹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新成就,並克服一系列困難,協調在軌航天員跟大家進行天地對話,這是中央送給香港同胞,特別是香港青少年朋友一份跨越天地的特殊禮物,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對香港青少年的無限關愛。

  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創造了神州飛天、嫦娥奔月、天宮遨遊等舉世矚目的成就。孕育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樹立了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成功典範,詮釋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

  譚鐵牛指出,「香港的發展需要創科,創科的未來在於青少年」,希望同學們能從此次座談交流活動中感受創科之美,激發投身創科的熱情,不負韶華,勤奮學習,拚搏進取,努力譜寫出無愧於這個時代的青春華章。

  郝淳:港青參與「神十一」搭載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航天發展歷史上規模最大,系統最複雜,基礎要求最高的國家重點工程。郝淳介紹,「今年9月和10月,我們將分別實施監州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明年還將實施空間站問天艙和夢天艙的發射,以及兩艘戰爭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的發射,完成我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

  郝淳續說,全國上下一盤棋,萬眾一心,我國自然環境工程得到香港同胞的關心和支持,來自香港科技界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參與了多項技術研究和實驗項目的載荷研製,由香港青少年設計的科學實驗項目,還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期間進行了搭載實驗。郝淳表示,希望未來香港同胞繼續關注和支持我國自然航天事業的發展,歡迎香港各界更多參與工程實踐,讓更多香港智慧閃耀太空。

征空途上 星辰大海展現眼前

  我們可以由上面直播片段,由1:14:04開始:「香港呼叫神舟十二號!」後,香港人與太空艙連線,會場內港生即時齊聲叫了出來。

  「星辰大海」的征途上,香港一直分享着祖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光榮,也為國家航天事業增添熠熠星光。能夠與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進行天地對話,港生當然很興奮。同學們隔着屏幕,向航天員用力揮手,並紛紛拿出手機,拍下難忘的一刻。

  這場「太空探訪」,由航天員劉伯明擔當「導遊」,引導同學們參觀太空艙起居環境。在核心艙內的攝像機前,劉伯明介紹了航天員的卧室、廚房,並打開廚房的微波爐、小型雪櫃,展示自製的酸奶……各種生活細節,似乎都與地球日常生活無太大分別。

  帶着「家人」一起升空

  航天員的卧室是三室一廳,並緊密相連。每個卧室都有一個窗口,從窗口向外望,就是藍色地球。「現在外面正好是白天,同學們可以透過我的弦窗,看看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是什麼模樣。」

  可以從這個特別的角度看地球,現場所有觀眾都發出驚嘆之聲。

  參觀完艙內場景,攝像機鏡頭一轉,拍到卧室牆上貼着一幀全家福照片。「這是我的全家福,我們每一名成員都攜帶了一張全家福」,劉伯明透過直播,向現場觀眾道出他對家人的思念。原來航天員帶着「家人」一起升空!

        太空飲茶表演

  座談會時間過半,終於來到激動人心的「天地對話」環節,現場同學搶着舉手發問,他們的問題大多圍繞航天員在天宮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在太空能否健身,是同學很想知道的問題。「我們在太空不僅能夠鍛煉,還必須鍛煉」,航天員聶海勝答道,因為太空失重狀態,長時間會導致肌肉萎縮、骨幹丟失等問題,時間長了會使人暈厥。因此,航天專家研製了一套「健身設備」。

  聶海勝邊講解,邊示範如何使用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車、太空拉力器等設備。「太空自行車不單只可以練下肢力量,亦可以鍛煉上肢」,一講完,他即刻180度上下大反轉,頭朝下用手踩單車。全場一片掌聲。

  一口吸入水泡 全場驚呼

  飲用水也是同學們關心的問題。湯洪波回應表示,太空用水主要有兩種收集途徑,一是冷凝水收集,二是尿液過濾。他笑道:「對於我這個愛喝功夫茶的航天員來說,水顯得彌足珍貴。」

  湯洪波馬上來個太空飲茶表演。只見他從茶袋中擠出一個水泡,水泡漂浮在空氣中。他說,如果水泡太大會游離,太小則「不夠喝」。之後,他一口將水泡吸入口中。現場的同學們驚呼:「我好想試下」。

  預定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同學們意猶未盡。據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副主席黃錦良透露,今次活動共收到約1000條問題,涵蓋航天員的日常生活、執行任務、回地球想做的第一件事等,範圍很廣,充分顯示香港年輕人非常關注航天員的太空生活。

        值得一提,為了保證航天員天地對話暢通,太空站使用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第三代中繼終端產品,通過與中繼衛星天鏈一號和天鏈二號建立中繼鏈路,實現中繼通信。該終端採用了集成化、模組化的設計思路,在保證傳輸信號質量的同時,方便航天員維修更換。天地對話不受干擾,標志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信號穿梭由太空站到北京轉至香港,技術已經成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