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功夫 fighting

林作與鍾培生的「林鍾大戰」上週六舉行,面對學拳3年的鍾培生,林作在第12回合採用逃跑戰術,當埋身肉搏,他即攬實鍾培生不放,更被裁判警告。第3回合林作體力開始不繼,雖有擊中鍾培生,但多次被對方出拳打中。捱到最後第4回合,他打法消極兼腳步不穩,但鍾培生依然KO不到對方。鐘聲敲響後,鍾培生教練團隊走上台指罵林作,最後結果是4034,大會宣布鍾培生以點數勝出,全城關注的拳賽在噓聲四起之下結束。

打拳算是功夫之一,乃搏擊技藝也。技藝包含兩種學問,技能和藝術也。沒有藝術的技能,則嫌粗糙,觀賞不足,如鍾林之戰;沒有技能的藝術,則嫌淺薄,功力浮誇。倘若藝術精湛,或技驚四座,必大讚曰:「好功夫!」

真正的功夫表現於搏擊,但搏擊有多種情況,可能被襲擊,甚或被偷襲,以致身陷險境,令人措手不及,是否能應付突如其來襲擊?除考量功夫外,還須講個人運氣,否則宗師也徒呼奈何!

倘若面臨生死存亡搏鬥,則未必講功夫,只論輸贏,不論手段,因生死搏鬥不是台上競賽表演,更不是取悅觀眾及評判的娛樂遊戲。其他技藝表演還有機會作好準備,搏擊乃千鈞一髮。

看功夫表演,只見到如何擊敗對手,拳腳招式如何精采,卻看不到真的被打敗時的狼狽實況。這就是近代中國功夫的毛病,搞不清楚搏擊與打功夫分別。

功夫招招可以取勝,卻沒考慮招招也可以落空,只管苦練如何打倒對手,卻甚少考慮被對手打倒時如何脫身,若被對手重錘連番襲擊底下,還可支持下去嗎?

曾在美國看見一個中國大漢與一名非裔男子互相毆打,但見那位中國大漢有招有式,拳拳到肉,把那非裔男子打得血流滿面,後退丈外,幾乎倒地,此時突見非裔男子目露兇光,面色由紅黑轉為青黑,狀甚恐怖,狂叫一聲,反撲至中國大漢身前,雙手猛力一箍,立時把他抱起,倒轉頭摔落到石地上,並聽得一聲慘叫,場面慘不忍睹。

美國非裔的體能與生俱來就是強健耐勞、搏鬥兇悍,挨打的承受力超乎其他族裔,曾在電視報道某次洛杉磯暴亂鏡頭下,看到一個非裔搶匪闖進商店內,竟然獨自抱着一台電冰箱跑出來,力量驚人。

近身肉搏經常互相扭作一團,滾倒地上,這刻反而摔角功夫最管用。摔角功夫首先練習被摔倒,爭取被摔倒的實踐經驗後,才學習摔倒別人,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已遍體鱗傷,筋骨受損矣!

清末以前,練武可作終身職業,亦可視作晉身仕途之路,行走江湖者更需要有拳腳兵器功夫,因而練武便不止於健身那麼簡單,朝夕練功非常吃苦,況且昔日生活簡樸,不似現代這麼多娛樂消遣,除了練功夫之外,閒來無事都是練功夫,據此可以推想過去有真功夫的人肯定比今日多。

兵刃相向,拳來腳往,定有損傷,練武者拜師學藝,必習跌打刀傷醫術,以備不時之需,況且闖蕩江湖,攀山涉水,難免四時感染,蛇蟲病毒,或遇奇難雜症,故練武者兼習草藥方脈等醫術,既可傍身,亦可濟世。

從前很多武術師傅不但功夫好,跌打醫術也好,特別在戰地的軍醫,單靠草藥治療刀傷及以獨特手法駁骨和神效的針刺醫術,令人驚訝。嘗聞有一針即見神效,傷患者應聲而起,再衝往前線作戰。

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經常發生街頭幫派廝殺、互相毆鬥事件。曾見有傷者渾身是血,奄奄一息被抬到某位跌打醫師面前,但見這位師傅氣定神閒,不慌不忙地為傷者止血、正骨和針刺,不消兩個時辰的工夫,傷者的傷勢已穩定下來,他緩緩喝一口茶後說道:「只要還剩一口氣,便可為他續命還原!」

祖師爺教落:「未學拳腳,先學紮馬;未學功夫,先學跌打。」確實至理名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