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過50多名內閣成員和高級官員辭職施壓後,英國執政保守黨首相約翰遜終於在7月7日表態,辭任黨魁,但將留任首相直到選出接班人。事有湊巧,當約翰遜落台第二天,日本在位最長的前首相安倍晉三,7月9日早上在奈良市為所屬自民黨參選者助選發表演說時,被一名男子從後近距離開槍行刺,送院時已失去意識,心肺功能停頓,延至當地時間下午5時03分因失血過多不治。
英國首相約翰遜辭去保守黨黨魁一職,或許因為他毫無原則和大話連篇的事實。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據報兇手山上的母親沉迷某個宗教團體,捐獻大筆金錢致破產影響家庭生活,山上指安倍與該團體有關因此行兇刺殺。二者因由都來自國內不同因素,但不可能因此而改變西方針對中國與俄羅斯的政策。最主要的理由是,英、日在西方政治只是跟從者,政策的控制在於美國,美國不會因英日國內政治問題而改變大戰略的立場。
英國早已沒落,脫歐之後國力正岌岌可危,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的分離或進一步自治,都在在會把大英帝國變成英格蘭小國。脫歐之後,不單止經濟受挫,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亦可能要讓步於法蘭克福,且無法再在歐盟中替美國牽制德、法,對美國的作用正在衰減。約翰遜不顧國內問題,近月全力積極推動烏克蘭戰爭,正是擔心英國會失去國際影響力,也是用烏克蘭來轉移國內矛盾,因而英國在烏克蘭事件中的表演,實質作用不多,不過是弱國的拚命做騷而已。
至於日本,自民黨政權一直跟隨美國,也借此追求國家的正常化,擺脫戰敗國的長期困限。但自上世紀90年代的制度大變更,因美國壓力而把戰後促進發展的體制摧毀,加以人口下降,已無力在國際上爭雄。自民黨政權不過是緊跟美國的指揮,伺機爭取一些國家自主權。可是美國在日本的龐大駐軍基地絲毫不改,日本還是戰敗國,還是美國佔領下的不獨立國家,它能夠有怎樣的作為呢?美國把日本的經濟、國民儲備完全視作美元霸權的工具,也隨時可以犧牲。日本經濟界願與中國合作以求出路,在親美政治壓迫下,沒法有所作為。安倍作為日本戰後最長任期的首相,亦不能扭轉頹勢,他的被刺身亡,或許便代表日本政界掙扎努力的最終失敗。在東亞,美國把北約東移以針對中國,日本亦步亦趨,怎敢說個「不」字。作為主權國家,在自民黨政權控制下,日本已無前途,只看怎樣應付人口的大幅老化和衰減。英日作用不大,卻是美國國際霸權在歐亞的支柱,兩國的衰落或轉為內向,對美國的助力便大減,也顯示出美國國際霸權的問題。把附從國家犧牲掉,實際便是把自身的勢力也削減。五眼聯盟中英國最有力,英國今後自顧不暇,只靠澳洲,聯盟也力弱。美國借烏克蘭戰爭拖垮歐盟,結果不是歐盟衰落無力,便是對美反叛。單靠全球駐兵,美國可維持它的霸權嗎?
大國衰落,始自內因,外因只是表象或促成因素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