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和故宮文化博物館相繼開幕,成為城中熱門景點,兩座博物館我都參觀過。故宮開幕頭一個月,門票速售罄,M+開幕半年,至今仍人頭湧湧,固然令人欣慰,但也不免擔憂熱潮過後,人流能否暢旺;更重要的是,兩座博物館能否盈利,或至少自負盈虧,不要成為政府的負擔?
香港故宮開幕時,首年除周三外,都要收費,有人因而質疑,M+首年不收費,故宮卻收費,不利推廣中華文化,實則故宮展品達國寶級,有麝自然香,較能吸引人,即使收費也不怕冷場,而收費,目的當然是賺錢,以維持經營。即使如此,仍要好好盤算,熱潮過後,如何持續吸引來客。同時,也要在門票收益外,尋求別的收入來源。
至於M+,現時人流暢旺是可以理解的,首年香港居民免費參觀,誰都願意先睹為快,甚至不只去一次,可是一旦收費,且收上百元,是否能吸引人?城中不乏收費低廉甚至免費的場館,所辦的展覽也向具口碑,M+如何競爭?
在眼前的熱潮下,有關當局實應保持清醒,未雨綢繆,為日後故宮和M+的財政籌劃一番。
辦博物館的初心,是收藏具價值的文物,並向公眾展示,藉以提升公眾的文化素養,帶動文創氛圍。由此看來,教育實是博物館的一大功能。館方不妨由此着墨,思考如何提供文化藝術教育給公眾。現時,已不乏免費講座,供公眾參加。博物館方面是否也可考慮進一步搞一些收費的遊學團,提供文化藝術課程,例如讓公眾掌握一門藝術製作、介紹某一流派的演變歷史等等,讓公眾參加?近年,坊間有不少文創坊,學童經常上繪畫、音樂興趣班,成年人也喜歡透過文創活動紓解壓力,若以M+和故宮的口碑,舉辦這類活動,應該大有市場。
館方還可每年舉辦全港性的藝術創作比賽暨拍賣籌款大會,一方面選出優秀的作品,給予獎勵,為後晉提供表現的機會,同時也可拍賣他們的作品,所得由創作者和館方分成。館方還可拍賣部分館中藏品,供公眾收藏,所得可作博物館的經費。館方也應該有不少收藏項目,可選出其中精采的項目,由公眾投票認捐,選出年度最受歡迎藏品,以增加公眾的投入感,以及創造收入。
曾有一個設想,就是建立一個全港性的藝術網站,透過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Apps),讓中小學生乃至一般市民網上收藏畫作(可買實物,或在網上畫廊收藏NFT),提倡把收藏畫作和NTF當成一種遊戲和娛樂,未必好專業,但志在怡情,同學、師生、朋友間可互相收藏對方的作品,又或收藏名家的作品,成為一種習尚。這個網站也搞遊學團和比賽,同時鼓勵會員組成群組、社團,定時聚會,舉辦展覽,開辦ZOOM或實體課程。以M+和故宮的號召力經營這樣的網站十分適合,而經營所得,也可用來維持博物館的開銷。
在此拋磚引玉,只希望想出更多幫助兩座博物館增加收入的方法。
很多時博物館的得益不在金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