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昨宣布,與哈馬斯戰爭期間,跟反對黨民族團結黨領袖兼前防長甘茨(Benny Gantz)組成「緊急狀態政府」,同時內塔尼亞胡、甘茨和國防部長加倫特(Yoav Gallant)會組成「戰爭管理內閣」,意味戰爭期間不會推動與戰爭行為無關的法案或政府決定,所有高級職位任期將在戰爭期間自動延長。
以色列持續收緊對加沙的圍困,空襲期間有炮彈落在加沙市海港水域 . . .
內塔尼亞胡上周六邀請另一反對黨未來黨的黨魁拉皮德(Yair Lapid)和甘茨討論組建緊急政府。拉皮德雖沒與甘茨一起加入「緊急狀態政府」,但戰時內閣已為他「預留」位置。前軍方總參謀長埃森科特(Gadi Eisenkot)和戰略事務部長德默爾(Ron Dermer)擔任戰時內閣的觀察員,前者是甘茨黨友,後者跟內塔尼亞胡和加倫特同屬利庫德集團。綜合上述安排,這代表執政聯盟的極右政黨目前無份參與戰時內閣。
另一邊廂,以軍繼續轟炸加沙和執行「全面圍困」,為地面進攻作準備。以軍周二表示,戰機在一夜間攻擊加沙200多個目標,昨又轟炸市內的伊斯蘭大學。巴勒斯坦內政部表示,大部分被炸目標為塔樓、住宅、民用設施及清真寺。住在加沙市里馬爾社區的13歲少女拉蒂夫表示,以軍預告空襲後友鄰皆勸其一家離開,但因「已沒有安全地方可去」而留下。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表示,已將加沙83間學校改為臨時庇護所,周一有逾13.7萬人入住,容納量已達九成。
加沙是全球人口最密集地區之一,在約363平方公里面積上住了200萬人,一半居民活在貧窮線下。以色列之前已控制加沙大部分電力、水、燃料和部分食物供應,但仍允許一些貿易和人道援助經兩個過境口岸進入,如今全面圍困及轟炸,令加沙人道危機加深。
巴方能源局昨稱,加沙唯一發電站下午也因燃料耗盡而被迫關閉。樂施會表示,該發電站對維持供水及衛生等必要服務至關重要,醫院的維生系統也依賴該發電站供電。在加沙最大的希法醫院工作的英國籍巴勒斯坦裔醫生阿布西塔悲嘆,加沙的醫療系統將在一周內崩潰,「在72小時內有3000名傷者,加沙醫療系統無法承受,除非建立一條人道走廊,將救援物資運入」。巴人醫護人員表示,在新一輪空襲前,加沙已有一半基本藥物短缺,全面圍困可能引發饑荒和疾病。
人權觀察組織批評以軍全面圍困是集體懲罰巴人,也犯下戰爭罪行,利用飢餓當作「戰爭武器」。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周二表示,以色列有權自衛,但必須在國際法範圍內行使,批評以方向大量平民斷水斷糧斷電的做法是違反國際法。他又不同意在這關鍵時刻暫停對巴勒斯坦當局的資助,擔心變成給哈馬斯的「禮物」。
以色列情報部長加姆利爾(Gila Gamliel)昨向法新社表示,該國有需要將哈馬斯「連根拔起」,藉此殺雞儆猴,震懾全球其他武裝組織切勿仿效哈馬斯突襲以色列的做法。
埃及官員向《以色列時報》表示,開羅獲告知以方正準備對加沙展開長達數月的地面戰,以方也拒絕埃及的調解或緩和局勢提案,以方表明在考慮停火前,希望先給哈馬斯致命打擊。路透社則指埃及跟美國等商討過通過其邊界向加沙提供人道援助,但拒絕任何設立安全走廊給難民逃離的舉措。
截至10月11日,以巴新一輪衝突導致至少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加沙也有1055人在以軍轟炸中喪生。
哈馬斯的歷史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譴責哈馬斯突襲中傷及平民的同時,批評以色列切斷加薩水電糧食供應違反國際人道法。歐盟的態度與美國英國不同,後者拒絕對以國有任何怪責。這或許正體現着烏克蘭戰爭以來歐盟開始堅持自主的立場。美歐在大原則下開始有明顯的具體分歧,這樣的分歧會否進一步擴大呢?烏戰消耗日多的同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阿拉伯國家又可能引發大戰,歐盟相信難以再堅持跟隨美國來自甘犧牲。烏克蘭戰中正謀求退路,怎會在這時候讓以阿大戰製造出更大的經濟麻煩呢?
以哈衝突引起歐盟的恐慌,不能不隨美國譴責,但亦同時會盡量抑制以色列,避免大戰,傷害全球經濟金融,打擊外向型的歐盟經濟。歐盟或許正與阿拉伯國家底下談判。
哈馬斯突襲改變了阿拉伯國家的態度,美國這麼多年的努力,希望以沙特和阿聯酋為首把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重建邦交,降低雙方歷史矛盾。這樣的發展,一方面是美國(與以色列)的威逼利誘。另方面阿拉伯國家也想結束與以色列的衝突,回復發展來扭轉經濟的困境。可是與以色列妥協,犧牲便是巴勒斯坦人民。對巴勒斯坦,美國是簡單的棄之如敝履。巴勒斯坦人民當然不願意,但巴解自治政府早已被美國收買,不作反對,只能由困處加薩的哈馬斯揭竿起義,獨力對抗。突襲或許有伊朗的影子,也是各國援助加薩武器的效果。2021年戰敗之後,哈馬斯在兩年時間積累這麼多的火箭炮,作了這麼仔細的規劃部署,應該不是哈馬斯單獨的努力。
哈馬斯突襲,且成功給予以色列從未有過的重創,以軍若入加薩,可能會陷入哈馬斯的陷阱,損失會更大。哈馬斯證明以色列不是不可被打敗,更顯示出更多的火箭炮、導彈、無人機甚至可摧毀以色列的防線,摧毀以色列的城市與經濟,動搖以色列整個國家安全基礎。即使哈馬斯今次失敗,打敗以色列的方法找到了,也證明有效,下一次巴勒斯坦的反抗或起義,成功的機會更大。
在哈馬斯的示範下,沙特阿拉伯等便不會害怕以色列的軍力,以色列的核武早晚可由伊朗發展核武(一如北韓)來抗衡。沙特等又何用委曲求全,冒國民的反對來依從美國與以色列和解建交呢?
哈馬斯即使戰況未明,突襲的歷史意義已完成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