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

大灣區發展核心引擎

 

家鄉來鴻,謂:

江門政府與企業的同心向力以及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深入探索去年江門工業經濟畫出先抑後揚微笑曲線[註]背後的江門擔當與作為

“2020年我們整體銷售情況獲得了非常大的進展,產值同比增長了85%,國內市場業務獲得了更大的發展。我們產品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高效、節能、環保,給建築業帶來創新發展,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市場的認可和推崇。”…

同時,江門大力推進跨省通辦”“跨境通辦,目前已有70項服務實現灣區通辦、125項港澳高頻服務實現跨境通辦

雖然我居住香港,不熟識一些國內專有名詞的表述,但多少都猜到灣區內發展的勢頭。

2021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去年經濟增長2.3%GDP總量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佔世界經濟比重上升到17%,顯示出國家迅速從疫情困擾中恢復過來。其後中證監新聞發言人高莉在122日表示,經國務院同意,正式批准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明言意在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在疫情肆虐下依舊保持經濟增長,灣區發展成為國家的重點戰略,香港各界不可不察。

粵港澳三地制度和規則各異,規則對接打破市場要素流通的障礙。灣區過去一年就此大有作為。廣州借鑒港澳經驗,三度改革營商環境,以求對標國際標準,在《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獲評「標桿城市」,為灣區資金流的暢通奠定基礎。中國(廣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調解中心先後成立,為技術的資訊流通做好制度建設。三地加快推進粵港澳職業資格互認,職業資格認可由22項增至32項;港澳人才也受到廣州公職機構招聘,負責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建設的投資與合同協定,為灣區人流暢通邁出第一步。廣州海關創新審批制度,賽馬藉此實現粵港通,為灣區物流暢通落下重要一子……這些都是粵港澳三地藉着規則對接的舉措,促使市場要素在灣區內自由流通,推進灣區發展。124日,廣東省政府在其工作報告表示將會加強推動三地規則對接,其重要性足見一斑。

灣區發展以科技創新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廣東省的科技裝置平台與香港科研人才的結合,是灣區增強源頭創新能力的關鍵。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簡稱超算中心)便是一大重鎮。如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署理院長高民所言,中心對香港科研團隊在前沿技術的研發,提供香港短缺的超級算力,助益極大。香港科技大學甘劍平教授研究團隊借助中心的算力,成功開發新的三維高解析度中國海多尺度海洋環流模型,首次把三層環流的奧秘展現在世人面前,足見一斑。目前廣東省正銳意發展眾多高水準創新研究平台,像是實驗室、科技基礎設施、技術創新中心等等。科技創新合作為提升灣區技術創新能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打下扎實的基礎。

灣區發展有賴人才與物資的匯聚交流,交通承載力決定其限度,故成為灣區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鐵路方面,廣深港高鐵的開通運營,廣東省政府也在最新工作報告表示,加快打造軌道上的灣區,推動主要城市間一小時通達。公路方面,穗莞深城際新塘至深圳機場段正式開通運營,港版「支付寶」可用於掃碼乘公交。空運方面,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開工建設,穗港澳直升機機場一期建設已完成,開始試運營;廣州臨空經濟示範區的加快建設,有助港澳發展飛機維修、增值貨運、高端商貿、飛機融資租賃和通用航空等產業。航運方面,廣州港深水航道擴寬工程全線建成投產,南沙港區至珠江口全長66.6公里航線由243米拓寬至385米,航道通航效率大幅提升。南沙港區四期、南沙港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等重點項目陸續開工,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開港運營。灣區正在提升鐵路、公路、空運和航運系統的進展,是其關鍵發展動力。

廣東省早在改革開放之初,便吸引大量港資及外資製造業進駐,灣區產業升級的需求為技術、人力、土地、基建配套的條件提出更高的要求。灣區發展透過結合香港科技創新優勢與廣東製造業的基礎雄厚,推動產業升級。其中,穗港智造合作區便是粵港產業協同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廣州開發區港資企業超過2100家,累計投資超300億美元,年產值超千億元。冠柏生物、華醫控股、嘉博供應鏈等港資企業也在此落戶。此外,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裝備智造創新中心、寶潔中國數字創新中心、聯東U谷黃埔科技總部港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加快建設。由此可見,產業協同為灣區發展提供動力。

灣區發展需要腹地的有效整合,令各地更高效地取長補短。廣州在灣區處於中心,接壤最多灣區城市,也為廣東省的政治中心,故成為整合腹地的重要角色。廣州與深圳之間主要由科技創新、產業協同、營商環境等方面互相借鑒與共建共用,共同服務和支撐灣區乃至全國發展需要。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服務基地成立,廣州開發區與深交所合作發行全國首支純專利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產品,共建智慧網聯汽車和智慧裝備產業集群。廣州醫科大學等通過託管、整體移交等方式,在深圳建設了多家附屬醫院。這種合作模式堪為香港參考,來日與廣州及深圳協調發展。再者,廣州也透過交通、基礎建設和產業合作,整合與佛山、中山、珠海、澳門、東莞等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以及清遠、雲浮、韶關和肇慶。廣州和深圳在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產業的深度合作,更是廣東省政府的來年目標,如是者灣區能借助更高效的區域合作,加強發展動力。

民生領域的融合發展是灣區發展獲得民眾基礎的關鍵。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促使廣州與港澳地區形成疫情通報與防控協調工作機制,並提供防護物資保障、緊急醫學救援和跨境醫療轉診等聯合緊急處置。食物供應方面,灣區就此作出嚴格的產品品質安全監控,在全國認定生產基地和產品加工企業,建設配送中心,以作通關。青年發展方面,廣東省也為支持港澳青年當地發展推出行動計劃,設立創業基金,建成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還籌辦實習計劃、科創比賽和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生活保障方面,粵港澳青年家園總部投入運營,港澳事項服務專窗和港澳青年熱線服務水準不斷提升。教育安排方面,廣東省積極推動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建立,締結穗港澳姊妹學校和推出港澳居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政策。廣東省政府提出提升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水準,為來年灣區民心相通的工作推動,打下良好基礎。

總括而言,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是規則對接、科技創新合作、交通體系的整合、產業協同、區域協調發展和民心相通。以上核心引擎發展都需要灣區各地政府與市場共同推動。香港身在局中,應積極參與,發揮所長,為長久的繁榮穩定早做準備。


註:微笑曲線是根據利益協調機制,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的綠色發展為宗旨建立高層次的協調機制,既要深入融合,實現共商、共建、共享,又要兼顧各方不同效益,發揮各自獨特作用。根據“微笑曲線”,參與相同產業價值鏈不同環節的企業和地區獲得的利益是有差異的,從事研發、市場營銷環節可以獲得較高的利益,而從事組裝環節則獲得較少的利益,如果缺乏利益協調機制就會使得這條產業價值鏈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之中。筆者提出建立動態的利益協調機制,讓隸屬於不同市的不同的企業都具有獲取更大利益的可能性,願意繼續參與區域內產業價值鏈分工,發揮區內不同企業的主觀能動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