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迎接2022

  香港有新的一頁,自2020年始。

  2020年,國安法頒布實施,暴力退場,「港獨」遁跡,2019年的「黑衣人」消失了。「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曾經的大亂已成歷史,在新的法律重典封印下,近兩年看到,再無復燃之可能。

  如今再看,2020年的管治邏輯,系統且清晰:

1.以加大執法力度止暴,全力支持並依靠香港警方;

2.以健全法律制度制亂,制定香港國安法利劍高懸;

3.以恢復法律秩序推動社會秩序的恢復;

4.以恢復社會秩序推動政治秩序的回歸;

5.以法治文明重塑管治文明;

6.以法治空間開闊管治空間。

  執法以穩定社會形勢,立法以夯實管治基礎。2021年中央對香港的管治動作,就建立在2020年的管治邏輯之上;沒有2020年創造的環境條件,絕不會有2021年香港的新局面。

  新的一年,香港管治「蛻變」。

  2019年,大亂;2020年,止亂;2021年,治亂。止亂,講求緊迫性,先治標,後治本;治亂,講求系統性,治根本,根治標。

  標本兼治,正是中央應對香港一度出現的「嚴峻局面」,所秉持的「方法論」;並因此推動香港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後,將之寫入《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作為管治香港的「經驗論」。系統性,正是2021年中央管治香港的邏輯。

  跨過2020年、跨入2021年,中央對香港尚存的問題很清楚:1.香港社會的問題主要是政治問題;2.政治問題的根本在於管治權之爭。

  由此,認識變得清晰起來:1.社會亂象是政治問題溢出的結果,撫平社會亂象只是解決問題的開始;2.政治問題的核心是誰來管治的問題,抓住關鍵少數就能抓住問題要害。

  於是,就有了2021年「管治三部曲」:

  一個根本原則得到重申——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1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聽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述職報告時,道明管治香港的「深刻道理」,指明「愛國者治港」的「根本原則」。

  一項重大管治舉措出台——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3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審議通過,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得以「批准修正」。

  一種新的政治格局確立——均衡參與的管治新局面。919日,香港特區新一屆選舉委員會選舉順利舉行;上月19日,香港特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順利舉行。

  1222日,習主席會見林鄭月娥。指出,廣大香港同胞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得到體現,「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落實,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廣泛、均衡參與的政治格局得到確立。

  從管治初心到管治理念,從管治舉措到管治局面,工作有條不紊,一切盡在掌握。

  新的一年,香港繼續撥亂反正。

  香港國安法落地生根,牢牢焊鑄成「一國兩制」底線的底板。此代價巨大,此成果必須完完全全得到夯實。2021年,國安法繼續落實落細,震懾力持續彰顯:

  違法「初選」案,47人被捕;「教協」解散;「民陣」解散;「支聯會」解散;《蘋果日報》關門。

  2020630日,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一年零一個月後, 730日,香港特區高等法院宣布,唐英傑因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恐怖活動罪,共被判處9年監禁。此為首宗違反香港國安法案件。

  更多鏈式反應發生。港大的學生會地位不再被校方承認;公共圖書館下架「港獨」書籍。上月29日,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人員拘捕《立場新聞》多名高層及前高層,曾經「煽暴」的何韻詩即是其中一人。而《立場新聞》在《蘋果日報》停刊6個月後,亦宣布即日起停止運作。

  撥亂反正,而非「適可而止」,觸發了香港社會的集體反思,開始了香港全領域、全生態、全鏈條的淨化與優化。從「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香港要完成的「嬗變」,注定將持續下去、深刻到底。

  新的一年,香港繼續嬗變。

  輿論生態在變。曾經被批評為亂港勢力「喉舌」的香港電台,抽起多檔欄目,回歸本來屬性和理性定位;

  教育生態在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替代「通識教育科」,進入香港中學的課堂;擺放在香港大學的「國殤之柱」終於被移走,「泛政治化」的香港校園加緊「去政治化」的腳步;

  法治生態在變。香港律師會改選,愛國愛港陣營大獲全勝;香港大律師公會「權威」飄搖,光環暗淡,而那個宣稱「暴力有時或可解決問題」的所謂法律界領袖梁家傑,早已消失在公眾的視野。

  一如上海灘歌詞:「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大浪淘沙,香港管治「轉向」爽利且深刻:

  管治團隊在「迭代」:特首說話硬氣了,政府高官普遍視西方制裁為榮譽,發言稿、新聞稿裏更多中央精神、國家議題、「一國」話語;

  施政理念在「切換」:北部都會區發展概念橫空出世,300平方公里發展規劃再造香港空間;大嶼山填海造地,還要繼續;從「適度作為」到「積極作為」,治理模式更具主動性、進取性。

  2020年,香港開始嬗變,急切但附帶一定的不確定性,社會有些茫然;2021年,香港延續嬗變,確定且帶有強主觀能動性,皆在社會預期之中。香港的大時代,正是從2021年真正開啟。

  從此,它將一騎絕塵,吟嘯徐行。

  新的一年,社會劇變,推動香港系統性重塑。

  人的大起大落,制的大破大立,時代的大開大合,讓震盪與激盪成為社會發展的基調,也帶來一些人的迷茫與糾結,甚或不適與焦慮。

  有的「踟躕」,在新一屆立法會選舉中放棄投票;有的「逃離」,申請英國BNO護照人數一年達8萬;有的「憤懣」,沉湎在網絡世界的虛妄中牢騷太盛。

  一些人剩存的糾結,仍然是「香港群像」的一部分,並交織成香港社會的「暗流」,發出時代前進的反作用力,提醒着管治者進一步夯實香港社會政治基礎的必要。而他們被時代所影響,也被時代所啟示:

  對新氣象的焦慮感。習慣了原有的政治文化,對政治生態的印象停留在過去,視紛爭為尋常,把喧鬧當民主,對整肅後的政治秩序認識滯後,因不理解而不放鬆、不從容;

  對新時代的陌生感。長期浸染在異質的政治環境中,因突然而至的時代轉換而「醉氧」或「厭氧」,理念上產生了意識衝突,行為上產生了心理抗拒,不能很好的感受時代、與時代交互;

  對新變革的無力感。希望香港變革又對變革信心不足,希望香港政壇多一些新面孔又對新面孔信任不夠,低估香港重新出發的改革意志,高估香港撥亂反正的社會成本,想要獲得卻更害怕失去。

  這是一些人必經的「心路」,也是這些人終將邁過的「心坎」。

  只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不會回頭。香港的撥亂反正不會「適可而止」,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的整肅還將持續,而曾經任何的亂象亂局都不容再出現。不看清這一點,就不足以反思過去,就不足以正視現實,就不足以接納新的局面、接受新的自己。

  只因為,發展的已經發展了,不會止步。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是中央的堅定意志,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體系和執行機制的管治動作還將陸續有之。不看清這一點,就不會斷然捨棄虛妄的幻想,就不會努力把握可能的機遇,就不會在猶豫徘徊中遺憾錯失改變香港的機會。

  只因為,時代的大潮已成,大局已定,大勢已明,過去一去不復還了。理解、調整、接受,是唯一理性的現實選擇。一如東方之珠歌詞:「船兒彎彎入海港,回頭望望滄海茫茫」,人,終究要跟上時代。

  新的一年,變亦不變。

  香港的「根本」不變。「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在行進。「一國兩制」的承諾,正是香港不變的根本。

  香港的「基本」不變。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變,香港還是資本主義社會,受憲法和基本法保護,特區仍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從2020年到2021年,客觀看待香港,普通市民生活如舊,只有更多歲月靜好。

  不變,源於中央不變的初心。2021年226日,香港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啟用,背後是中央企業4個月從建設到交付的辛苦奮戰;96日,中央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公布,白紙黑字明示為了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930日至1010日,香港中聯辦開展「落區聆聽、同心同行」活動,收集到6347條意見、訴求和建議,「詳細記錄、匯總造冊、分類處置」,目的就是要「解決香港同胞的煩心事」。

  2021年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就「愛國者治港」發表「三次講話」,所要表達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中央在香港所在的一切,都是為了香港好,為了香港同胞好。

  香港同胞可以體察,亦可以在拉長的時間線裏,透過香港不斷發展的現實,檢驗這初心,看清中央把「資本主義的香港建設好」的誠意和能力。變與不變,都將是客觀現實,被歷史所標註。

  拜拜2021,迎接2022

  香港回歸25周年,迎來「50年不變」的中期。25年了,過去太多的喧囂紛擾如煙飄散,到了告別沉重的時候。所有的煩惱、所有的困惑、所有的焦慮與忐忑,不妨就留在2021年。

  2022年,讓「五光十色」的管治團隊成就「五光十色」的管治成果;讓北部都會區從紙上落到地上;讓公屋輪候排隊時間從5年開始無限壓縮;讓兩地恢復通關,父母和孩子不用隔着深圳灣遙遙相望;讓每個香港市民喚醒自己的夢想,不再猶豫徘徊。讓東方之珠還是東方之珠,風采依然。

  2022年,讓香港再無「建制」「泛民」之別、「藍絲」「黃絲」之分,讓新特首以改革家的面目出現,香港處處顯現澎湃生機。

  2022年,向前走,不回頭,香港還是我們熟悉的香港。重新出發,葆有希望,努力奮鬥,聽那《光輝歲月》的歌聲再響起:「迎接光輝歲月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且看那維港燈不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