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疫情肆虐,只有宅在家裡打發時間;除了跟親友手機拜年外,就看了一大堆電影,當中有一系列由王晶執導的倚天屠龍記,好不好看見仁見智,不過電影裡的關鍵情節,有不少都不依原著,但主要的角色仍舊性格鮮明。
像張無忌,趙敏和周芷若等人物,世間罕見,在現實生活裡哪裡會碰得着!可是如宋青書一類“炮灰式” 的角色比較常見,而且多是喪失自我,最終一無所有。想起比卦——不寧方來,後夫凶。序卦傳云:「眾必有所比,故授之以比」,簡單地解釋,就是說當出現群眾聚集,必定有結黨成派的現象,而比這個卦名,不是指比較的意思,是比鄰的比,有親近、輔助之意。宋青書因偷窺峨嵋派女寢,被師叔莫聲谷撞破而逃走,被追上後同莫聲谷於石岡比武,因中陳友諒奸計,誤殺師叔莫聲谷,成為武當派叛徒。曾受丐幫長老陳友諒唆使,加入丐幫,被逼向武當張三丰下毒,但未真正付諸行動。後來逃離丐幫,投靠峨嵋派掌門周芷若,習得周芷若從刀劍之中取來的武學秘籍《九陰真經》中的九陰白骨爪。宋青書是典型的「不寧方來,後夫凶」角色,在金庸小説中,類似的角色還有天龍八部中的遊坦之,為了女人,喪失自我而「埋堆」,最終一無所有,丟了性命。
所謂「不寧方來,後夫凶」,傳統上都以古代封建制度,可從各諸侯臣服於天子的背景來解釋,但為了生活化一點,我們可以借鑒丁敏君的故事來幫助說明。丁敏君是峨眉派弟子,是滅絕師太的徒弟,紀曉芙和周芷若的師姐。為人尖酸伶俐,愛耍陰謀詭計。丁師姐資質平庸,滅絕師太從來沒有看重她,更遑論傳位於她。然而她卻覬覦掌門之位,又愛耍手段,陷害周芷若,逼周交出掌門鐵指環,結果到了危急關頭,卻只有周勇於承擔責任,保護同門及峨嵋聲譽,盡得一眾師姐妹「埋堆」。後來周離開峨嵋,跟張無忌等去了冰火島,丁便趁機鑽空子,培植自家勢力,極力排除異己,妄想以「既成事實」的方式,強霸掌門職位。結果待周被悔婚,回到峨眉,眾師姐妹本已忍受不了丁時常作威作福和僭越職權,自然是喜迎掌門歸來。可是丁卻不知好歹,出言侮辱周,逼得周非立下馬威不可,乃出手重擊之。眾人見掌門武功如此高強,無不臣服,周的地位由是得以鞏固。
丁的遭遇正好體現出什麼是「不寧方」和「後夫」,起初當周向同門公佈滅絕師太已傳位於她時,基本上沒有人有意見,唯獨丁不接受事實,並質疑周是「假傳聖旨」,以及利用其資歷尚淺,說她不堪傳承,更希望煽動大家群起反對周。這樣一來,從周作為統治者的角度看,丁顯然「不寧」。其後更是不見棺材不流淚,成為全體門人弟子當中最遲承認周的身份和地位的一個,端的是不折不扣的「後夫」,其「凶」可以說是她自己招來的。
睇金庸小說觀人生,對一眾「金迷」來說,金庸小說自然是不能改、也不用改,改了有違作者的本意。
我絕對反對當年台灣某電視製作人把金庸小說大改特改的作風,也不認同某些著名導演之手法。他們只拿了金庸小說裡的某些人物名字,最多參考了部份的情節,便借題發揮的亂改一通。如果編劇這麼喜歡天馬行空,何不另行創作?何必挪用金庸小說的人物及故事情節?
因此,到了後來,據聞金庸在版權的條款上已列明,但凡改編的電視劇,最多只能刪減,不能添加劇情或隨意創作,減少了當年不少人藉金庸之名,胡亂杜撰改寫的情況。
可是,但凡把小說搬至螢幕,媒介不同了,總需要稍作改動,否則一般觀眾看起來,未必會覺得太舒服。此外,尚有一些情節,以文字表達可以輕輕帶過,但以電視劇或電影表達的話,可能要多廢唇舌,甚至乎要加上小說裡本來沒有的對白,方能把情節交代得清楚明白。此外,縱然金庸小說經多次修改,已十分嚴謹,但情節上總會有些微漏洞,編劇隊伍亦要小心處理。無論如何,總會有一些劇情,是看書時覺得沒有問題,但拍出來的話,還要有一點補筆才行。還有一些橋段,則是除了「金迷」之外,很多觀眾可能不明所以,或會覺得沉悶,也可以略作省略,不必照單全收。
我認為,暫時改編「金劇」最出色的,始終是「無線九十年代版」,以幾部長篇算是合格;另外的幾部短篇,則加插之枝節太多,並不好看。
無線「九四版射鵰」和「九五版神鵰」,以刪減枝節為主,改動甚少。唯一強加的一段情節,大約是「楊康成魔之路」,前後大約不足半集。一直以來,《射鵰英雄傳》都是走傳統路線,郭靖和楊康兩位男角一正一邪,楊康貪圖榮華富貴,郭靖則為國為民。以一般小說的套路來說,最終自然是大鬥一場,然後邪不壓正。可是,金庸在修改《射鵰英雄傳》時,卻來一個「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楊康的戲份一再被刪減,最終變得幾近可有可無,只是一個簡單而平面的小歹角。楊康本是忠良之後,為何會認賊作父呢?他的養父完顏洪烈,雖然拆散了楊鐵心一家人,但對其妻包惜弱極佳,還愛屋及烏的鍾愛楊康。完顏洪烈和楊康算是父慈子孝,二人的父子之情,也使人動容。編劇參考了「舊版」,還挪用了開場「張十五說書」一段來襯托,算是交代了完顏洪烈和楊康的父子情,也為楊康認賊作父有一個較詳細的解釋,並把楊康這個角色,變得更為立體。這一改動,一直是有讚有彈,但有趣的是,很多《射鵰英雄傳》的改編電視劇,也會為楊康「補筆」,似乎一般讀者,也希望楊康多一點戲份,「九四版射鵰」只略加了半集,並不算太過份。其後,在電視劇裡,楊康死在穆念慈的懷裡,也是參照金庸小說的「舊版」。只是「舊版」中,穆念慈自殺而亡,與楊康死在一起。電視劇則把「舊版」和「第二修訂版」融合,但穆念慈尚不能死,否則因沒有秦南琴一角,便沒有人把楊過生下來了。
關於「九七版天龍八部」的修改部份,也算是十分有趣,值得一談。
由於《天龍八部》的第一男主角是蕭峰,劇組也先讓喬峰出場,第一集竟全是創作的!但當年無線編劇也頗為用心,雖然加了足足一集的劇情,但也不是亂來,只描寫喬峰與丐幫英雄行俠仗義,識破西夏將軍的奸計,還與「西夏一品堂」的高手、四大惡人和慕容復喬裝的李延宗大打一場。喬峰一夫當關、以一敵眾的把多名丐幫兄弟救走,其實也與原著的情節十分相似:「那一年泰山大會,本幫受人圍攻,處境十分凶險,全仗喬幫主連創九名強敵,丐幫這才轉危為安……」此外,小說裡,杏子林一役後,丐幫便要面對「西夏一品堂」的挑戰,無線電視劇的改編,還算是符合原著劇情的發展。
此外,劇組要在第一集裡,便顯得喬峰豪氣干雲,如何是好?
無線編劇便安排喬峰受傷昏迷,幾位長老不惜以真氣助他療傷。喬峰醒來後,即把真氣反輸至一眾長老體內,然後自行療傷。這一段劇情,《天龍八部》是沒有的,為何大家總覺得有點似曾相識?還覺得這應該是金庸小說的劇情?
其實編劇是挪用了《倚天屠龍記》的情節,張無忌在光明頂上雖然身受重傷,但其「九陽神功」深厚無比,武當四俠以真氣替張無忌續命,反而被他吸掉內力似的。其後,張無忌及時醒來,便即把內力送回給四俠。電視劇裡,喬峰只是做了張無忌的劇份罷了。此外,劇組當然是要交代馬夫人康敏的「神女有心」和喬峰的「襄王無夢」。至於白世鏡和全冠清唾延康敏的美色,馬夫人又發現了喬峰的身世等等,也在這一集交代了出來。
整體來說,劇組在舖排上先要喬峰出場,雖然不合原著的精神,但情節上還不算是更改得太過份。而且懂得借用另外一部金庸小說的情節,算是十分聰明。
又例如,後來段譽與王語嫣一起逃難時,劇組加插了鳩摩智把二人生擒的一節。
原著中,鳩摩智本來把段譽帶到姑蘇慕容家,然後便與段譽和王語嫣「失聯」了。編劇也為這段劇情作了一點小改動。首先,段譽和王語嫣受過李延宗的脅逼之後,鳩摩智便趕了上來。筆鋒一轉,卻把二人帶到荒島之上。段譽與王語嫣為了保命,便默寫了一部「六脈神劍」假經出來敷衍鳩摩智。以上情節,讀者又是否覺得似曾相識?這當然是《射鵰英雄傳》的劇情了。歐陽鋒要得到「九陰真經」,迫郭靖迫得緊了,郭靖便默寫了一部「九陰假經」出來。當然,鳩摩智並沒有跟歐陽鋒一樣上大當,不久便識破了這詭計,最後還在一所大宅的後庭裡,剛巧碰到喬峰,還與他對了一掌。表面上打成平手,但鳩摩智暗地裡吃虧,只得悄然退下,段譽和王語嫣才逃離他的魔爪。在小說原著中,喬峰和鳩摩智並沒有正式交過手,兩大高手在大宅內只對了一掌,武學修為上便暗中分了高下,是那一部小說的情節?當然是《神鵰俠侶》中,在英雄大會上,金輪法王與郭靖對掌的橋段了。
總的來說,幾部九十年代的無線電視「金劇」,都算忠於原著,甚少改動。就算稍有補筆,大都是挪用其他金庸小說的情節,確保有「原著風味」,算是修改得十分巧妙。
值得一提的是,無線的「二千年版碧血劍」。這部明明是中短篇小說,如以「只刪減」的原則來拍,最多只能拍十五至二十集左右。無線卻可能因成本效益的關係,把《碧血劍》拍成為一部三十集的長篇武俠劇;海外版還多了五集,一共是三十五集。記憶所及,金庸對這一版的《碧血劍》也頗有微言,報道中顯得不大喜歡。
劇組如何把《碧血劍》的劇本「拖長」?當然是把「金蛇郎君」的戲份大幅加長了。電視劇裡,「金蛇郎君」夏雪宜有仇必報,非常偏激,又是深情狂放,編劇肯定是把楊過的劇份,都挪用過來,然後投射至夏雪宜身上。這一版本裡,「金蛇郎君」的「金蛇劍法」,居然有幾招是「融情入武」,患得患失之下打出來才能顯露出威力,教敵人難以防備,這不就正正是楊過「黯然銷魂掌」之精要所在嗎?當年,夏雪宜由男演員江華來演,外表及言行上,已有點像劉德華了,到底他在演夏雪宜?還是楊過?還是在扮劉德華?
有趣的是,或許金庸對大幅度的修改並不滿意,但未必全盤否定編劇這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修改方法。在幾年後才推出的「最新修訂版」裡,夏雪宜的「金蛇劍法」多了一些新創的招式,其精義所在,就是「意假情真」。只要「意假情真」一出,連出劍之人也不知利劍的走勢最終會落在何處,敵人又如何接招?查大俠如此一改,把「金蛇劍法」也改成是「融情入武」的奇妙武功,竟然與電視台編劇的版本有相似之處。
當年,編劇從《神鵰俠侶》裡,楊過的「黯然銷魂掌」的精要之中得到啟發,從而加插了「金蛇劍法」那「融情入武」的橋段;倒不知金庸又有沒有反過來,受到編劇的影響而為小說作出修改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