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7月15日 星期六

烏克蘭的未來

南韓總統尹錫悅突然到訪烏克蘭, 與總統澤連斯基舉行雙邊會談。總統辦公室說, 尹錫悅和夫人到訪首都基輔市郊布恰鎮大屠殺現場, 以及遭到俄軍大規模導彈攻擊的伊爾平市, 實地了解情況。尹錫悅到立陶宛出席北約峰會後, 轉到波蘭訪問, 他早前說, 當局準備應烏克蘭的要求, 提供清除地雷的儀器和救護車。烏克蘭獲得南韓小許恩賜,但可惜她最缺乏的是武器。

美國對烏克蘭發出很多空頭支票,拜登更說俄羅斯是沒法在烏克蘭戰爭中獲勝,他期待烏軍在大反攻中有進展,在此基礎上將推動和談。他這三點都帶有重要的訊息。
第一,不是俄羅斯不能勝,而是北約不能敗。美國發動北約全力支援烏克蘭,不惜掏盡北約的彈藥庫,導致美國龐大的財政赤字,以及北約內部的分歧。北約不能敗的原因是一敗便失去在歐洲社會的信任,更不用說伸展入亞。北約少吃敗仗,故此不能敗,敗後影響難料。但更重要的是,美國或拜登不能再敗,不可能再有阿富汗敗退之局,否則拜登連任必然失敗,美國在國際的信任、國內的信心都會大打折扣,霸權更不為人所相信。因此,拜登必然傾全國之力助烏抗戰。相對於俄羅斯,美國G7、北約集合30多國之力壓制俄,俄不易獲勝。
第二,戰場勝負才是關鍵。烏軍大反攻失利,拜登之言是督促烏軍在戰場要有好表現。但單只督促,單只冒大不韙供應集束彈便可扭轉戰場之勢嗎?烏軍缺的是軍力,是老兵,北約能有多少正規軍、退伍軍喬裝參戰呢?若戰場只限於烏東烏南,烏軍似無法突破俄軍的堅守。除非美國助烏軍奪制空權,否則在俄的空中攻勢優勢下,烏軍怎可有戰場勝利的機會。
第三,拜登與美國北約之企圖是盡快取得戰場優勢,借此來開展和談。美國的企圖與形勢便像韓戰。顯然美國正撐不下去,財政赤字與國債暴升,北約其他各國不願填補資源的缺口。即使拜登不顧美國的財赤,共和黨和國內民意也會反對,對明年大選不利。因而最佳結果是美國借戰場優勢逼俄和談讓步,談判可以有幾年,結果難料,但至少可拖過大選,不讓烏戰打擊拜登和民主黨的選情,這將是韓戰結局的翻版。
拜登這三點已清楚暴露出美國的形勢與企圖。北約峰會中支持烏克蘭即時「入約」的國家屬極少數。澤連斯基的失望與憤怒,只會引來北約成員國的指摘,指其要求過多也缺感恩,並提出烏克蘭要在民主體制改革方面有所改進。峰會的聯合聲明不給烏克蘭加入北約具體承諾,反映出連美國也害怕把烏克蘭納入會即時引致俄羅斯強烈反應。縱使美國是北約中唯一要供應集束彈給烏軍的國家,拜登還是堅持在「戰後」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戰後是烏軍敗,抑或是俄軍敗呢?
烏克蘭新納粹主義政權走上末路了。

1 則留言:

  1. 烏克蘭最重要是講和,跟著是重建,國民可以回到家園。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