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幾乎天天吃,發覺烘焙過度,我也會向店家表達意見。有一次,麵包師傅回話,還指着雪白的上衣:「我是穿制服的,做包必定合乎水準。」言下之意:你不穿制服,批評我的產品是冒犯。
有人看畫,不昧良心,說了幾句批評的話,畫家即回應:「你從未作過畫,大概也不行,怎能看得懂?」我想,畫家、詩人、麵包師傅,或者那有一技之長者,心裏總有個分寸,去判斷自己的作品水平,由此而建立了一份自信。但批評者的褒貶,卻往往聽不進耳。自信,成為拒納批評的一道回力牆。
話說回頭,沒有技術的人就不可以批評嗎?我看未必。技術是達到完美表現的一個條件,工多可以藝熟。批評則不過從表現的好壞立論,有時客觀有時主觀。技術和批評固然有一定的關係,但也可以各自操作。
先從鑒賞者一方看:他走進畫廊、他打開詩集、他把一塊烘餅放到嘴裏,他要獲取的不過是片刻的快意和美感,無意去解構作品,或從繁複的構造過程來論斷作品的好壞。然而作品面了世,他自然有權去評論,儘管顯得主觀,但他叫好叫不好,是他的直感或直覺,藝術家大廚師賣力製作,難道不就是要爭取觀賞者直截了當說出他的感受?
如何解構作品,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個小說家也許能大略了解另一位小說家的寫作特點,但未必能深入剖析。有些同行真如敵國,互不交集,甚至彼此輕蔑。詩評家兼詩人艾略特所謂「一個傑出的作家同時是傑出的批評家」,不能視為顛撲不破的真理。
批評者不應信口雌黃,也不應讓偏見掩埋良心,反之,他應有足夠的裝備去考察所要批評的對象。他可以用口、用筆,文章可短可長,絕對不限於冗長難讀的論文那一類。
不妨補充一句,由吃麵包的人評價麵包師傅的製作是恰當的。假如由他的家人或另一店子的師傅來評價,或許就不客觀了。我之所以批評,是期望對方精益求精,是願意像法朗士「靈魂在傑作中遊歷」那般,享用出爐法式麵包,不是要冒犯他的專業。除非他說,「有客人喜歡烘焙得見焦的」,那麼「嗜痂成癖」這句老話就派用場了。
批評者是否要有標準要視乎那個範疇,不能一既而論。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