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侵烏踏入22個月,美歐新一輪援烏撥款因政治紛爭而擱置,令人關注烏軍作戰前景。路透社本月18日發布烏克蘭陸軍准將塔爾納夫斯基的訪問,他說由於西方盟友援助不足導致前線炮彈短缺,已被迫縮減部分軍事行動。隨着冬季來臨,面對俄軍數量較多及裝備更佳,部分烏兵士氣開始低落,將領也與總統在徵兵問題和戰事形勢評估上出現分歧。
哈馬斯同日公布影片,3名在哈馬斯於10月7日突襲以色列時被擄走的年長人質在片內自稱飽受煎熬,希望以色列確保他們安全獲釋。以軍發言人哈加里回應說:「這是一段犯罪恐怖影片,顯示哈馬斯對待無辜、年老且需要醫療關注的平民如何殘暴。」
以色列沒有停止轟炸,戰爭愈演愈烈,血腥程度也不斷升級,以軍殺得性起,甚至連舉起白旗投降的以色列人質也照樣轟斃,受盡千夫所指。一直盲撐以色列的美國亦承受巨大壓力,國防部長奧斯汀日前訪問特拉維夫,與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舉行會談,要求以國減少平民傷亡,以及維持人道援助獲得持續進行。
俄鳥衝突與以巴之戰會怎樣結局呢?這是世界都在注視的政治大事。不但關乎俄、烏、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勝敗,或中東的政局,而是觸及全球各個方面的發展。
一是中東紛亂,石油天然氣的供應受阻,會否再來一次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
二是紅海航道陷入戰爭中,恍如上次蘇彝士運河石油貨輪阻塞的意外,但相信歷時會更長。二者都會衝擊國際貿易,對全球的通貨膨脹會帶來大的影響。
三是戰爭使軍火武器消耗增大,加上烏克蘭戰爭。不利的地方是涉及的國家財政受壓,以色列、美國和歐盟都十分明顯,俄羅斯則利害參半。而美國亦因武器生產出口使國防工業興盛起來,企業收益與股價大漲,抬托華爾街股市。美國債務大增,金融危機風險上升。短期卻是經濟回升、就業改善、金融旺盛,美國特殊的經濟效果把世界經濟放在一個不穩並難預測的局面中。歐盟肯定會重重受傷,但其他國家,包括中國未必受到沉重打擊。國際經濟形勢區域差別巨大,可無論如何,國際經濟在變動中,難以預測,風險頗大。以巴之戰,因此一如烏克蘭戰爭屬局部地緣戰爭,影響卻是全球。
烏克蘭戰爭決定俄羅斯命運。敗則有骨牌效應,聯邦難保。勝則形勢變動不大。以巴之戰決定的是以色列命運,敗則扭轉1948年以來的中東格局。中東脫離大國控制,各國重奪地區和國家發展的主動權,回復到英法與俄羅斯在中東的大國之爭前的多元當地語系化發展。中東或可復興。以色列之敗便是美國之敗。歐美帝國主義撤出中東,中俄卻不可能替代歐美。而僅與中東各國合作回復絲綢之路的貿易為主、交流交換為主的模式。
中東變天,便也是美國霸權主義、歐洲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時代開始終結,影響到全球的政治均衡。中國和俄羅斯未必替代,反而是各新興大國競相崛起,各顯風騷。多元多邊的國際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將取代300年歐美主宰的歷史。所謂歷史終結,便應在歐美帝國主義,它們歷史之終結。而不是歐美自由主義把世界歷史終結。
這兩場戰爭是過往上百年發展的總結,頗為偶然,卻是有因有源,清楚的歷史演變脈絡。可是即使認識到這兩場戰爭的重大歷史意義,可下一步會是怎樣變化?相信還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歷史的重要性,便在此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