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民族主義時,最重要是釐清甚麼才是民族。中國提民族復興,提的是中華民族,不是漢族、滿族、蒙族或其他種族。中華民族便不是血緣概念,而是政治、社會與文化概念,把各族包含在內,且也不是地域概念,不限於歷史上在中華大地生活的人們,後者事實上乃否定血緣為主的民族。理由是歷史上,千百年來,人類都是不停地遷移流徙。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庄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取得偉大成就的最高禮贊,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創造走自己的路的高度自覺,更是對中國共產黨繼續成功、開創美好未來的充分自信。
10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四個偉大成就一步一個腳印,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矗立起重大裡程碑,也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更為充分的保障、基礎與力量。
偉大復興有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証。制度優勢是偉大復興最大的保障。百年奮斗,中國共產黨正確遵循和運用歷史規律,經過艱辛探索和偉大創造,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了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從“兩彈一星”到脫貧攻堅,從抗震救災到疫情防控,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全國人民和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等諸多制度優勢已經成功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創造出發展與治理奇跡。隻要我們在制度建設方面繼續做好堅持和鞏固、完善和發展、遵守和執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話說回來其他的民族復興,最典型的是游牧民族,從歐亞大草原的東部向西轉移,一波一波地轉移,結果把羅馬帝國衝毀。羅馬帝國時,歐洲除了拉丁族裔外,便被東來的哥特人、斯拉夫人,乃至其他的中亞各族所佔據。今天的歐洲人盡是外來移民,且相互混雜,反而羅馬遺民變成無地的吉卜賽人(歐洲稱為Roma)。
一方面,轉移而來的各族逐步定居,既採納當地原居民(或更早的移民)的社會文化宗教,也從環境適應中發展出新的因素,形成各個不同地方族類和文化。例如法國人與日耳曼人本是同宗;而匈人(Huns)可能便是匈奴經幾百年流徙過程中,吸納途中民族,從而轉變成新的族群,也是今天匈牙利民族的部分來源。
同樣地,中華大地也經大規模的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建立政權,促成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唐朝以後的中國經濟社會開放,與其他亞洲地方交流頻密,移民通婚不少。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外,通過海道,印度、波斯、阿拉伯不少人移居中國,加上元蒙帶來中亞人口轉移。清朝對回蒙的接納,中華民族早成大熔爐,包括眾多不同來源的族群,一同融合於中華整體文化發展之中。中華民族的認同是文化和歷史傳統的認同,不是狹窄的血緣民族的界定。中華民族中有俄裔、韓裔,西南有更多與東南亞同出一源的少數民族。極少數的日裔,猶太人都可包容在內。中國與中華民族便排除了西方進化的單一血緣民族或虛構的民族主義,有容乃大。
俄羅斯的失誤是把血緣民族集中,讓其自治乃至獨立,這實際是人為的政治操作,與民族融合的歷史大趨勢背道而馳,也造就了極端的納粹主義和猶太復國主義的發展,不僅給俄羅斯製造長期矛盾,更禍害世界。
古老大國文明之可以延續,靠的是打破狹窄的種族主義的排外、仇外,中國以外,印度、波斯等歷史上不強調種族,而是要求文化文明的融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