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航天科技集團介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將一次實現「環繞、着陸、巡視」三個目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來沒有過的,面臨挑戰也是前所未有。
13載荷展 五大科研
據介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設定五大科學目標,主要涉及空間環境、形貌特徵、表層結構等研究。為此,火星探測器搭載13種有效載荷,其中環繞器上7種、着陸器上6種。屆時,着陸器上攜帶的6種載荷可對民眾關注的科學問題開展探測。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表示,火星車還攜帶大氣環境測試儀,可獲取火星溫度、風力等信息,民眾將可直觀了解火星和地球環境異同。
包為民受訪時表示,火星探測難點眾多。從1961年至今,人類已實施火星探測活動達45次,但成功率不到50%。大約每隔26個月,地球與火星會運行至最近位置,此時發射探測器將節省大量燃料,2020年即是火星探測活動「窗口期」。今年除了中國火星探測器外,還有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和阿聯酋「希望」火星探測器計劃發射。原定今年發射的歐洲與俄羅斯合作的ExoMars火星漫遊車已經宣布推遲到2022年發射。
包為民表示,中國火星探測器分為環繞器與着陸器兩部分,預計在今年7月由長征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火箭將探測器發射至地火轉移軌道,隨後在地面測控系統支持下進入環火橢圓軌道,運行到選定進入窗口,探測器將進行降軌控制,釋放着陸巡視器組合體。組合體成功軟着陸後,火星車將與着陸平台分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和相關工程實踐活動。環繞器將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並開展環繞科學探測。
包為民透露,為規避火星極端天氣影響,中國火星車將設自主休眠和自主喚醒功能,可工作3個火星月,相當於地球上的92天。由於遠距離數據傳輸的大時延,這要求火星車必須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同時,火星光照強度小,加上火星大氣對陽光的削減作用,火星車能源供給也比月球車更為困難。這些因素都使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更具難度和複雜性。值得關注的是,火星車將配置探測雷達,對火星地下一定深度進行探測。
此外,在月球、火星探測任務開展同時,中國還將在2030年前後計劃實施火星採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等探測,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推動深空探測工程實施。
為什麼選擇探索火星?
1.
它足夠大
•火星直徑大約是地球一半,足以支撐其進行早期內部加熱和分化過程,進而形成類地行星。
2.
它足夠小
•這導致其地質活動遠沒有地球、金星活躍,因而能在40多億年後仍保留演化印跡。雖然也可以選擇水星,但以現今科技水平無法登陸。
3.
揭類地行星演化
•火星地殼厚度和分層、地幔密度和層理、地核大小和密度等信息,蘊含着太陽系中類地行星形成過程最深入、最準確的記錄。
首次火星探測五大亮點
1.
一次性完成「繞落巡」
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環繞、着陸、巡視」三個目標,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
2.
「恐怖7分鐘」是最大難點
再入、下降與着陸過程中,要在7分鐘內將探測器時速從2萬千米降到零。需融合降落傘、發動機、多級減速和着陸反衝等多項技術。
3.
可工作3個火星月
為規避極端天氣,中國火星車將設置自主休眠和自主喚醒功能,可工作3個火星月,相當於地球上的92天。
4.
13種載荷完成5大科學目標
設定五大科學目標,主要涉及空間環境、形貌特徵、表層結構等研究。火星探測器搭載13種有效載荷,其中環繞器上7種、着陸器上6種。
5.
三國探測器「同台競技」
2020年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今年除中國「天問一號」外,還有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和阿聯酋「希望」火星探測器飛向火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