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載人太空站工程研製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以及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5/5傍晚6時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升空,約8分鐘後載荷(負荷物)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即建造太空站的序幕。外號「巨箭」的「長五B」運送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其載人能力較神舟系列提升一倍,並將試驗「群傘+氣囊」着陸方式的可重用返回艙。
長征五號B於2016年首飛、以主要用於發射高軌道大型衛星及深空探測器的「長征五號」為基礎改進而成,兩者芯一級直徑相同,但長征五號B「矮」約3米,減少二子級和級間段,另外4個助推器合共「減重」約710公斤。長征五號B有四大技術特點,包括目前中國最大、專為裝載太空站艙段打造的整流罩,時間誤差控制在1秒以內的「零窗口」發射,大直徑艙箭分離,大推力直接入軌。
今次也是中國乃至亞洲火箭首次發射超過20噸的航天器。剛升空的載人飛船試驗船,是面向中國太空站運營及未來載人探月需求而研發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器,可一次運送6至7名太空人,本次任務將對飛船高速再入返回的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覆使用等關鍵技術進行驗證。
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則是中國新型太空運輸飛行器的試驗器,本次任務將對充氣展開式返回飛行器軌道再入關鍵技術進行驗證。按照飛行程序,試驗艙和試驗船完成在軌試驗後,計劃分別於6/5和周五8/5返回位於內蒙古的東風着陸場。
中共中央1992年提出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28年間實施16次飛行任務,實現11名航天員共14人次太空飛行和安全返回,完成第一、二步全部既定任務,第三步就是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太空站,中國太空站將於2022年前後建成。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着太空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最大整流罩最強運載力「長五B」是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是中國第一款一級半運載火箭,主要承擔着中國太空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該型火箭全長約53.7米,芯一級直徑5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採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起飛質量約84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相當於可將約10輛平治AMGS63送上太空,是目前中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火箭。其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是我國目前為止研製的最大整流罩,可承載天宮太空站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夢天號實驗艙,巡天號光學艙。此前,中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為8.8噸左右(長征二號F火箭)。「長五B」的首飛成功,使中國大型運載火箭的技術水平進入世界第一梯隊。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介紹,新一代飛船與神舟飛船不是替代關係,而是互相補充,可根據任務需求個性化選擇。相比已成功完成15次飛行的神舟飛船,新飛船可以飛得更遠。它可送航天員往返離地球近400公里的太空站,還能實現38萬公里外的載人登月,甚至去更遠的星球探險。「太空巴士」可乘七航天員五院技術專家告訴記者,新一代載人飛船堪稱「太空巴士」,在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時可以一次運送6-7名航天員。它還可以根據任務需求,從「太空巴士」變為「太空貨車」,給太空站運送大量的補給物資。在接下來的幾天,飛船將開展一系列的新技術驗證,試驗艙和試驗船完成在軌試驗後,計劃分別於5月6日和8日返回東風着陸場,其間將驗證更加安全的「群傘+氣囊」着陸方式,以及飛船可重複使用的相關技術。新一代載人飛船將力爭實現返回艙可重複使用10次,並逐步降低成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