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孟子

  自幼受先父影響,中國人必須認識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其中以孔孟之道為其精髓。早前多談孔子,現在輪到孟子。孟子,名軻,是東周後期戰國時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繼孔子之後,被尊為「亞聖」。當其時,社會紛亂,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列國,遊說諸侯,但是不被接受,於是退隱與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傳世,篇目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各篇再分上、下,即共十四篇。


  《孟子》七篇,我最深刻的一節,要算是《梁惠王上》。孟子遊說齊宣王,放棄霸道,施行仁政。其中便談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名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現三個「老」字,第一個「老」字,作動詞用,解尊敬、孝養的意思;第二和第三個「老」字,意義相同,屬名詞,指老人、長輩。整句是說:「尊敬自己的父母長輩,推廣到尊敬其他人的父母長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樣出現三個「幼」字,第一個「幼」字,作動詞,解撫養、愛護的意思;第二和第三個「幼」字,作名詞,指子女、小輩。整句是說:「愛護自家的孩子,推廣到愛護別家的孩子。」

  這種將愛心推廣的思想,正正是儒家思想的精粹。平實、人人可以做得到。我們親愛自己的長輩,是很自然的事,都是真情流露。到了這份感情已經隨心而發了,也懂得怎樣尊重和關心長輩了。當你見到其他老人家需要幫忙,你會這樣想:如果我父母需要別人幫忙時,有人能夠幫助他們,那就太好了。這一刻,你會主動去幫忙、關懷其他老人家。因為你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有著將心比己的同理心。

  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別人的長輩,成為別人的父母,或者祖父母。你疼愛你的子女,你希望他們快樂,得到照顧和關懷。你慢慢學曉了怎樣去愛護孩子。這一刻,當你見到別人的孩子失去了愛,得不到照護,你會挺身而出,主動幫忙。因為你懂得設身處地為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著想,有著恫瘝在抱的同理心。

  2018年參加敦煌交流考察,其間到過一所開辦只幾年的敦煌市北街小學交流,參觀校園和觀課後,大為歡喜。教師的教學水準和熱誠與我曾到過的北京、上海等名校不遑多讓。我問隨團當地校長何以有此成績,他說該校學生都來自附近,也有偏僻山區的孩子,「教師也都是敦煌人,教的就是他們自己的子女和鄰居的子女。」他說條件好的教師都往大城市闖,留下的可說是二線的,但他激勵教師:「你願意將最寶貴的子女交讬‘二線’嗎?只有自己努力教好學生,你的子女也一起受惠。」於是,學校洋溢著愛與生氣,一日比一日進步。這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到的效果。

  我們明白,有些事我們是無能為力的,比如新冠病毒大流行,我們說要一個月內消滅病毒,這是科學家也無能為力的,更何況是普通人,又例如我們說要像螞蟻一樣,舉起超過自身體重幾倍、幾十倍,以至幾百倍的物件,將來我不敢說,但現在是絕不可能的。然而有些事我們卻可輕易做到的,就好像要愛護和珍惜家人,並推廣這種愛心。如果說「做不到」,就只是不去做的藉口而已。

  孟子說話的重點,是向齊宣王指明「推己及人」的治國理念:從個人在「家庭」中的孝慈,推廣到「社會」。能如此,便「天下可運於掌」了。這番哲理,應用到今天,還是極有意義和值得參考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