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常聽到別人提及「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y),早前俄烏戰事爆發後有以下報導:
在俄羅斯要求下,有15個成員國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召開會議,處理俄方指稱美國在烏克蘭資助生物武器研究的說法。
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涅班濟亞(Vassily Nebenzia)說,烏克蘭營運一個由30座實驗室組成的網絡,進行「非常危險的生物實驗」,目的是把「病毒病原體」從蝙蝠傳染到人類身上。
他以俄語說,這類病原體包括鼠疫、炭疽、霍亂及其他致命疾病,但未提供任何證據。他還表示,那些實驗是為了研究如何利用蝨子、跳蚤等寄生蟲來傳播危險疾病。
美國和烏克蘭都否認烏國境內有這種製造生物武器的實驗室。
去年當新冠疫情肆虐時也有相關報導:
Nicolas Wade是《紐約時報》科學部,權威雜誌《自然》以及《科學》雜誌的前編輯記者,2021年5月5日,他發表在《原子科學家公報》(英語: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上標題為:「究竟是自然還是人類在武漢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文首次將病毒來自實驗室的可能性推向輿論前台,為持有上述觀點的學者以及媒體記者們摘掉了「陰謀論者」
的帽子。該文成為病毒可能來自實驗室的懷疑者們的福音。一年多來,在美國多個公益組織通過《信息自由法》迫使多家科研機構公布病毒專家之間的電郵交流,披露了許多令人震驚的信息之後,Nicolas Wade再度發表文章,質疑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前院長克林斯Francis S. Collins 與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Anthony Fauci)出於政治原因掩蓋病毒來源才是真正的陰謀論的製造者。作者呼籲美國國會首先對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以及生態聯盟展開調查,之後再聘請與武漢實驗室沒有任何利益與合作關係的科學家對病毒的源頭展開獨立的調查。
面對當下世界的「爛局」,大家無能為力,想找點說法寄託不滿與自我安慰時,「陰謀論」就有市場。字面充滿神秘感的名目,其實並非指實質的陰謀,也欠充分證據,純粹將世事歸咎有身份隱密、邪惡且具權力的集團背後策劃操控,更指集團所做的皆有政治動機,涉及生存、統治或金錢等好處,而世上絕大部分人只是集團的棋子。
「陰謀論」於十九世紀中葉開始流行,近期更是氾濫。例如一直有說以白人為骨幹的「共濟會」與美國聯儲局關係密切,操控全球經濟;前美國總統約翰.甘乃迪被殺是華爾街銀行家指使;全球暖化只是政客、媒體和極端環保團體聯手營造的假象等,總之一切都有組織策劃,涉及龐大陰謀,論調很容易就引起大眾的興趣。雖說好奇、想像與探索是文明進步的必要條件,但事事「陰謀論化」卻無助改善政治、經濟和民生,其實與「躺平」的人生態度一樣消極。倘若世上真有意圖操控時局及人類命運的集團,研究者應竭力調查與搜證,追求真相大白的一天。可惜近年不少打着懂「陰謀論」旗號的所謂專家,往往只用似是而非與一知半解的言談為賣點,除了自抬身價、妖言惑眾及引起恐慌外,對社會發展和文化研究實在沒有具體建樹助益。
站在學術嚴謹的門檻前,要客觀冷靜,不能妄言定斷。哪怕世上真有操縱時局走向的集團,每個人仍是獨立的個體,都應珍惜自己、學習思辨、實事求是。就如在健康的大前提下,防疫注射是減少個人及群體患病機率的方法,有大量理論、研究與數據支持,倘若聽信疫苗的發明是用以操縱人類的陰謀,因此變得冥頑不靈,盲目抗拒和反對,既不能保護自己,也不尊重整體社會利益,還以為洞悉了什麼驚天大秘密,那就真是中了傳播「陰謀論」者的圈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