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歷史自信

上幾篇談及烏克蘭俄國和英國,這篇要說我們的祖國。中共將於下周日(16日)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討論的重要內容,預期將包括把「歷史自信」寫入政治報告和黨章。中共有歷史自信,中國人民有歷史自信;中國人裏面的香港市民有沒有歷史自信?

中共去年慶祝建黨100年,總結百年黨史,從初創發展至今,歷經艱辛,帶領人民深刻改變了民族命運、國家狀況以至世界格局,「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也沒有辜負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習近平總書記說這是歷史自信的最大底氣。歷史自信由此提出。

這一代香港人經歷了由英國統治到回歸祖國,見證歷史的重大更迭。從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侵佔香港,終由祖國和平收回,反映國力對比消長;今天的中國已非舊中國,英國也不再如昔。

「香港回歸祖國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千秋功業」,裏面當然有香港人的功勞。單此一點,香港人應有歷史自信的底氣。何況港人長期對祖國的革命和建設作出貢獻。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訪港時指出︰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香港同胞從未缺席。

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中國人民從來不承認晚清政府受列強脅迫簽署的不平等條約。新中國成立以來,港英當局是在若干條件下延續管治的,例如不利用香港作為對華顛覆基地。我國恢復在聯合國席位後,致函聯合國非殖化特別委員會,說明香港和澳門不是殖民地。到香港回歸,國人普遍視為洗刷了百年民族恥辱。

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片蕭條,後來得到來自大陸的勞動力、資金和技術,經濟恢復發展。到內地改革開放,香港提升為國際商貿、航運和金融中心。有人說香港發展進步全是英國功勞,那是對歷史的歪曲。「日不落帝國」沒能夠在其他地方再做出一個香港。

英帝國擴張時期,販賣的由鴉片到黑奴,在侵佔的地方強制統治,暴力鎮壓反抗,以至殘酷屠殺。同時普及推行其語言文化、工具器物、制度規則等,並着意培植不同膚色的親英人士。英國降旗歸國,不等於結束一切影響。環顧世間存在的現象,香港近年鬧事者有揮舞英旗,還有本地出生者拒不承認是中國人,雖令人憎厭,卻不足為奇。

香港非「殖民地」,無「去殖化」過程。回歸揭開了歷史新頁,而先前種種得以延續;實行「一國兩制」,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大部分原有法律、機構和體制都基本不變,公務人員留用。新與舊、變與不變的混雜和矛盾,沒經過梳理。多重作用下,本地民情複雜,並非所有人都說得上有歷史自信。部分人士和機構困惑於如何看待自身經歷。

像紀念一座官方建築物落成60年,有誇張其開啟香港文化史。香港承傳我國幾千年文明,那座建築物落成前豈無文化?

又如回歸後興建的立法會綜合大樓,裏面掛着港英立法局兩位主席照像,與特區立法會歷屆主席像並列。立法局與立法會是根據不同憲制文件設立,更由於彭定康破壞,二者之間無「直通車」。立法會緣何突顯已消失立法局的人物?

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必須適當承傳原有制度,並且與時俱進,不盲目保留,也不全盤否定。具體區別分析,是香港市民建立歷史自信的前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