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5月15日 星期一

善始善終

  善始善終,出自《莊子.大宗師》:「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又況萬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 」

  我想大多數人,至少在個人意願上,都希望能做到這一點。做任何事情,有個好的開始,也能收穫好的結尾。但現實中,更常見的狀況是,有始無終。正如《詩經.大雅.蕩》反映的那樣:「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說的是事物都有開始的時候,但是真的能進行到最後的,實在是太少了。這幾個字,實在是道出了人間的真相。依我觀之,人生中很多事情,就像一場龍舟賽。正所謂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問題是,先倒是先了,但是很多時候出發的船隻千千萬萬,剛開始的時候拿出吃奶的力氣拚命爭先,但是過了沒多久,就不在了。能划船到終點的,就沒有那麼多了。這不禁又讓我想起,司馬遷在《史記.樂毅列傳》中的感慨:「臣聞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

  須知,看上去奮勇爭先,使出全力超越別人,看上去領先了不少,但是很快就放棄了這件事情,前面的努力豈不是付諸東流?人生在世,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就此浪費,很值得我們深思。

  我覺得現實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學外語,特別是小語種,學個入門的字母和讀音的,實在是大有人在,但是深入到課文學習的,就非常少了。能堅持到最後的,簡直是鳳毛麟角。不妨用真實的數字說話,我曾經觀察過小語種學習的播放數,驚訝地發現前五課平均每課收聽至少十幾萬人。到了發音結束,頓時銳減到一萬多人。第一單元結束,就剩下五千,到最後一課,抱歉,只有不到一千人。可見,真能做到善始善終的,至少是百裏挑一。

  問題是,既然善始善終是大多數人的追求,但為何善始容易,善終難?我想,道理也很符合人性。那就是對事物一開始有種熱乎勁,新鮮事物麼,總也容易吸引人。但是很快再繼續下去,就到了疲勞期。要再深入,對不起,太麻煩了,太累了,放棄了吧。於是,重新開始另一項事情,做一段時間,放棄,再去做其他事。周而復始,如此循環往復。這番描述,應該是現實中常見的狀況。

  既然如此,那如何做到善始善終呢?莊子沒有討論,反倒是老子,在《道德經》裏說:「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幾成而敗之,說的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人做事常常有始無終,功虧一簣。依老子看,要怎麼做到善始善終呢,他給出的答案是,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就是對待一件事情的結束,能夠像剛開始對待它一樣慎重,事情就不容易失敗,不容易發生有始無終的情況。慎終如始四個字,實在值得我們咀嚼。

  寫到這裏,不禁感慨一句,先賢真是了不起,幾千年前的詩文,對於世事和人性的觀察,至今適用。有意思的是,有時候,其中一位提出現象和觀點,沒有深入分析,卻是另一位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就像這裏說的,莊子提出善始善終,老子亦有感於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故做出探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