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要讚揚母親,要讚揚她的智慧。談母性智慧,不能不提老子。整本《道德經》,都是彰顯母性。《易經》講陰陽,陽為父,陰為母,而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句話經常被引用,但是我看到好多人只引用前半句,後半句看不見,一般就是歪掉了。
「萬物負陰而抱陽」,看看苦力搬運東西,總是背負而不會抱着東西走動,就可知道「負陰」要比「抱陽」重要。陰、陽指的是兩個概念,兩個概念的集合,是兩個一切二分方式的二分的集合,是兩個虛像,不是實指於某一個具體的二分方式。而「負」和「抱」,表示「物」不離於陰陽,就在陰陽之間,也包括了陰陽本身,界內一切「物化」皆如此。
「負」,表示了「陰」的隱性,晦暗、深遠,似遠而不離,處於「物」的背後,不容易認知。
「抱」,表示了「陽」的活波,容易感知,但往往又因為「燈下黑」,不容易注意到。
這也是一個「二分」所特有的現象,但凡能做出的二分,都具有這種通性,所以統稱為「陰陽」。
後半句特別重要,尤其在我們這個時代。「和」。就是調和、和諧,我們「萬物」,能夠達到的,生存的最佳狀態,叫做「和」。事實上,僅就我個人理解,所謂的「修行」,最終目的實際上在於「和」,或者說,儘可能的達到一個高層次的「和」。也可以說,在「見道路」上,算「修道」,在「行道路」上,就是在「修和」。
對小孩來說,母親遠比父親親切。孔子論證「三年之喪」,謂「子生三年,然後可以免於父母之懷」,並不完全正確。嬰兒生下後,父親大多很少理會,至少餵奶一事與父親無關。哄嬰兒睡覺,恐怕也多在母懷而非父懷。
老子又說:「道生之,德畜之。」從母性角度看,這裏便有兩個母親,一個是道母,另一個是德母。道母是生母,德母是養母。自從有了試管嬰兒,又出現了所謂「代母」。代母負責十月懷胎,做了先期養母,後期的撫養之責,還是交由生母負責。
雖說純粹的生母,只是那粒卵子,但相比於男性每次射精時以億計的精子,女性一生人大概只能產下約五百粒卵子,彌足珍貴。當然,道母較之於德母,養育之恩重如山,含辛茹苦,一言難盡。難怪莎士比亞說:「母愛勝於萬愛。」他說的母愛,不是父愛,這就是為什麼母親節遠比父親節受子女珍惜。
現今母親大多身兼道母與養母兩職。而「道」與「德」之別,或可從文字淵源考究。「道」的本義為馬路,甲骨文或金文的「道」字,外部是「行」,即十字路口,內部為「首」,合在一起就是一個人正在通過十字路口,是否代表道母生下嬰兒後內心仍有點徬徨?
甲骨文的「道」字
至於「德」字甲骨文,其字形為行字或行字旁加「直」。行或行字旁的含義是執行,「直」字則是執行的內容。因此,「德」字核心部分是「直」,而直道而行,代表真誠。母愛的偉大,在於做任何事都出於一片真誠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