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23年歐洲仍然深陷經濟嚴冬之中,能源危機、通脹高企、製造業萎縮等多重壓力,正給歐洲經濟復甦前景埋下陰影,歐盟委員會預測2023年歐盟和歐羅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均僅增長0.3%,遠低於春季經濟展望報告中均增長2.3%的預測,不少分析機構則給出了更為悲觀的判斷,甚至認為2023年歐羅區經濟將出現負增長的局面。
通脹率回落但仍處高位
歲末年初各大機構公佈的數據顯示,歐洲經濟已面臨着能源、通脹及製造業景氣等三方面的複雜挑戰:能源方面:國際能源署最新發佈的《歐盟在2023年如何避免天然氣短缺》報告,對歐洲能源供應形勢敲響警鐘。報告指出,歐盟在2023年仍面臨近27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潛在短缺,約佔歐盟天然氣基準總需求的6.8%。
通脹方面:歐盟委員會預測,2023年通脹率將有所下降,但仍將處於高位,歐盟通脹率或為7%,歐羅區或為6.1%。歐洲央行最新公佈的通脹預測,將2023年歐羅區通脹率由5.5%上調至6.3%,同時歐羅對美元貶值也為通脹攀升火上加油,2022年以來歐羅對美元匯率持續下行,創下20年來歐羅對美元首次跌破平價的紀錄。德國《南德意志報》評論認為,歐羅對美元貶值使歐洲處境更加艱難,歐洲以更高價格從美國進口,為能源等以美元計價的原料和半成品支付更高金額,推升歐洲原料成本。
製造業景氣方面:2022年12月歐羅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47.8,法國、德國的數據分別為49.2、47.1,均處於50榮枯線之下,處於萎縮狀態。歐洲輿論認為,2023年1月1日生效的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推出歧視性巨額補貼政策,將進一步吸引歐洲製造業、特別是電動汽車企業將供應鏈轉移到北美,加劇歐洲的「去工業化」,造成製造業就業崗位的流失,危及歐洲的社會穩定和經濟長期發展。
實現經濟「報復性」增長遇挫
去年歐洲原本期待在疫情形勢趨緩後,實現經濟「報復性」增長,卻遭受意外打擊:其一是俄烏衝突爆發,歐盟的政策目標從促進經濟復甦,轉變為應對地緣政治危機,各國在財政投入和資源分配上,更傾斜於安全領域,打亂了歐洲經濟復甦的進程和規劃;其二是歐俄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鬥爭,觸及能源供給這一歐洲經濟的核心命題,能源供應緊缺及價格上漲對經濟復甦產生負面衝擊,如通脹高企、民眾生活水平降低、工業生產成本抬高、企業競爭力下降,而歐羅匯率下跌,作為經濟三駕馬車的貿易、投資、消費都顯現疲軟態勢。對於歐洲經濟而言,去年是失意的一年,在此基礎上起步,2023年的歐洲仍面臨一定衰退風險。
另外丹麥為了增加軍費,竟然縮減公眾假期,取消自17 世紀以來「大祈禱日」年年放假的安排,以期增加4 億多美元的收入,提早於2030 年前符合北約要求,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 2% 的水平。儘管超過5 萬人聚集於首都哥本哈根示威抗議,國會最終仍以95 對68 票通過。
差不多同一時間,芬蘭動工興建長達200 公里的圍牆,面向俄羅斯國境,提高防禦能力。兩國擁有長達1340 公里的共同邊境,再加上過往的衝突,危機感有增無減。早於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芬蘭幾乎即時放棄多年來軍事不結盟的立場,申請加入北約聯盟,其迫切之情,溢於言表,並同時與英國簽訂聯防協議,受襲時互相提供軍事支援。
遙望芬蘭對岸,波羅的海3 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曾為蘇聯加盟共和國,自上世紀90 年代獨立以來,不時發出警告,要有最壞打算,更因此而被人取笑患上俄羅斯恐懼症。現在一語成讖,更為悲觀,完全不相信外交手段可以達至和平,早於戰局尚未穩定之時,戰火橫飛,基輔可能隨時淪陷之際,3 國元首已經不顧個人安危,實地拜訪澤連斯基,以示支持。若按GDP 的比例計算,根據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報告,其軍事援助遠超英美,按次序分別為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蘭、立陶宛、挪威、斯洛伐克、捷克,美國只是排名第八。
俄羅斯的飛彈不單在烏克蘭燃起戰火,更在歐洲大陸觸發遍地惶恐,各地軍費驟然急升,便是其中表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