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香港有一個現象,就是凡事都要大聲說「歡迎」和「支持」,不表態即代表你不支持,於是個個搶着表態,尤其靠公帑養活的人和機構,每逢政府推出什麼政策措施,必定第一時間衝出來表示歡迎、支持和配合,以下是一些例子:
《財政預算案》公布當天,間間銀行都話歡迎政府推出的措施,包括樓巿全面撤辣,可以推動經濟加快復甦,值得支持;幾乎所有大學都話樂見政府投入資源搞研究和創科,有利吸引和挽留人才,十分歡迎;連航空公司都話好開心有措施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政黨就當然齊聲支持,議員連衣着都同預算案封面襯色,以外表打扮來表態。總之大家都要搵啲嘢講吓和讚吓,刷刷存在感,或者交功課。新聞剛剛報道,《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諮詢期結束,政府話收到過萬份意見書,支持及提出正面意見高達九成九,近乎全民支持!
在一片歡迎和支持聲中,最無感可能是小巿民,因為財赤令粒糖縮晒水,細到睇唔到,政府仲諗住問你借,發千億債券填氹。不過,唔使擔心,有人話銀債綠債息口高,對政府有信心!總之,七百幾萬人彷彿置身平行時空,一邊有人不斷唱着歡迎支持說好香港故事,另一邊則繼續沉默是金,連打去電台phone-in鬧兩句都嫌嘥氣。
讚美的說話人人啱聽,所以擦鞋仔先咁易上位,但其實擦鞋都有技術含量,歌功頌德得來無內容和誠意屬低手,擦得有內涵兼不着痕跡、讓人不覺討厭,才是真高手。被讚的一方當然心知肚明,分得出真話和假話。如果真的要表態,那些一式一樣的歡迎和支持範文,可否加點創意和想像力?多少少Heart,起碼無咁悶!
再遇
兩人相遇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沒時間、空間的絕對配合,兩個生命就無法出現交滙點。那天言己師妹到醫院做培訓,竟然遇上失聯多年的好朋友;大學時代,她們就讀不同學系,好友讀醫科,言己讀社會科學,本來沒機會相遇,但因為一個跨學科學術交流團,時空交疊而成為朋友。現在她已是顧問醫生,懸壺濟世,而言己則中年創業,轉換軌道,再次相遇,中間竟已相隔整整三十年!
她跟大學讀書時沒太大差別,頭髮自然地白,臉上多了皺紋,但還是那麼樂天健談。談起彼此家庭和工作,有說不完的故事;記得當年兩個熱血少女,一起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學術交流,題目是「九十年代香港面臨的挑戰」,那時剛剛頒布《基本法》,九七回歸已成定局,前途問題和移民潮是社會面對的最大危機。她們搜集了一些研究香港時局的素材和資料,撰寫一份詳盡的報告帶到新加坡,與當地師生分享和討論,而新加坡學生也有回訪,她們研究的題目是「新加坡邁向完美境地」,單看題目已充分反映兩地文化差異。說起這段往事,只慨嘆三十年過去,時間往前走,香港仍在默默地摸索。
那些年,大學生的交流機會少之又少,可以到東南亞大學做交換生很奢侈,不似現在的大學生,可以用一年半載時間到世界各地交流學習,擴闊視野和眼界、結識新朋友。
有些人,縱使只在生命中剎那交滙,仍可一見如故。今天,她們已是兩個小孩的母親,各自踏上不同人生軌跡,可幸大家都沒離開土生土長的地方,在這個特定時空再次遇上,世界變、環境變,最重要是人不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