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玫瑰的故事》

早前寫過《你還愛我嗎?》,提到《玫瑰的故事》;亦舒小說出了名難改編為影視作品,不是沒人敢向難度挑戰,可是效果總不如人意。例如楊凡執導過由張曼玉主演的《玫瑰的故事》與《流金歲月》;胡珊則拍了夏文汐主演的《朝花夕拾》,可是影評皆好壞參半。有人認為電影能具體呈現經典愛情小說的唯美和浪漫,同時有不少觀眾吐槽劇本與原著相比,明顯形有餘而神不足,因此票房也不太理想。

也許冒險總有醉人的魅惑,所以時至今天仍有人製作亦舒小說改編的影劇,如內地的《我的前半生》、《承歡記》和近期人氣不俗、由劉亦菲擔綱的新版《玫瑰的故事》。可惜這些作品只保留了小說的名字和故事人物的名稱,角色設定和故事情節卻面目全非,讓人覺得是利用原版的名氣作招徠。當觀眾發現貨不對辦,也許會比花時間追看了水平一般的電視劇更加失望。

我曾是亦舒迷,收藏了她大部分長篇小說,直至近十幾年來其作品風格跟從前變化實在太大,才放棄閱讀,那習慣就如流金歲月般,終有消逝的一天。不過得知劉亦菲重新演繹經典角色黃玫瑰,加上陸劇水平很高,所以耐不住好奇看看。新版沒了張曼玉與周潤發的配搭,讓人不禁懷念香港那人、事、物也美得令人目眩的光影世界。即使劇中仍有數不清的俊男美女演員,女主角的樣貌氣質也非一般的出眾,但除了劇目和人物名稱外,找不到跟原著故事的關聯。亦舒筆下的玫瑰迷人、任性、叛逆,於紙醉金迷中成長,在萬千寵愛中經歷愛情與人生的波瀾,整個故事瀰漫都市女性從高低跌宕中看透世情的憂鬱與哀愁。新版的玫瑰太貼地入世了,更像一般「戀愛腦」女生受盡戀愛枷鎖,還要上班打工兼受男人氣。我實在不忍細看,也受不了那幻想破滅的滄桑。

在城市生活越來越精緻,網上聲音越來越喧囂,人們的神經不得不在文藝作品裡借助更強的刺激和更重的口味來獲得安寧的時候,《玫瑰的故事》用叛逆和專業正本清源,為疲軟的都市劇打入了一劑強心針。

從玫瑰到亦玫

《玫瑰的故事》首先給我留下鮮明印象的,是人物塑造和場景調度。原著裡,女主就叫黃玫瑰,而在劇中,她成了黃亦玫:亦舒的亦,玫瑰的玫。黃亦玫美麗且熱情,奔放且自由,由劉亦菲來飾演再合適不過。黃亦玫打扮時髦,滑板輪滑出場颯爽迷人,因為招男孩子喜歡常惹來「麻煩」,但她從不放在心上,因為錯不在己,憑啥多生煩惱,主打一個精神不內耗,堪稱「人間清醒」,儼然一幅當代獨立女性的做派。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難道《玫瑰的故事》要給我們上演一齣都市大女主的戀愛爽文?

主創迅速告訴觀眾,不是。與行業精英莊國棟(彭冠英 飾)相識之後,黃亦玫上頭了,熬夜做項目策劃案,只為借機與他接近;讓哥哥黃振華(佟大為 飾)出謀劃策,屢出妙計引起莊國棟的注意,最後更是打起直球,一通電話互訴衷腸。

在觀眾的認知裡,劉亦菲即使是談戀愛,也該是清冷理性,而《玫瑰的故事》卻挖掘了黃亦玫情感需求旺盛的那一面。

有意思的是,在故事推進的過程中,劇集的場景風格悄然發生了變化。

原著寫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編劇結合觀眾喜好和自身的寫作特點,將故事移植到了新世紀初的北京。

但值得玩味的是,除了開篇時的場面調度還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和地域特色,之後的故事大多發生在摩天大樓的辦公室、現代感十足的餐廳,以及逼仄但溫暖的家裡。透過這些場景的窗戶,觀眾可以看見閃爍的燈火和其他建築物,唯獨看不見一座城市特有的性格——它們仿佛可以出現在新世紀之後的任何一個大都市。

這應當是主創的刻意設計,劇集模糊了地域和時空,為黃亦玫添加了當代獨立女性的性格,講一個各方面都無可挑剔的中產家庭女性如何愛人、何以成長的故事,也呼應著時下觀眾對「自我」的關注。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