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生物根源

生物三域理論,是由Carl Woese提出的生物分類。三域為細菌(Bacteria)、古菌(Archaea)和真核生物(Eukarya)。

生物根源從哪裏開始?相信來自細菌。

古菌又稱古細菌、太古菌或太古生物,是原核生物之一類。它們既與細菌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時另一些特徵相似於真核生物。

古菌一些奇特的生活習性和潛在生物技術開發前景,一直吸引人注意。

古菌常被發現能夠生活於各種極端自然環境,如大洋底部的高壓熱溢口、熱泉、鹽鹼湖等。

古菌代表着這個星球的生命極限,確定了生物圈的範圍。例如,一種叫做熱網菌(Pyrodictium)的古菌,能夠在高達113的溫度下生長,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高生物生長溫度。古菌還廣泛分布於各種自然環境,如土壤、海水、沼澤地。

真核生物是具有細胞核的單細胞和多細胞生命,包括所有動物、植物、真菌,擁有生物膜包裹的細胞器和複雜亞細胞結構的原生生物(比如原蟲和藻類)。

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細菌和古菌)的根本性區別,後者的遺傳物質沒生物膜包裹而漂散在細胞質內,而前者的細胞內有生物膜包裹的細胞核,因此以「真核」命名。

許多真核細胞中,還發展出其他由內膜系統支撐的細胞器,如內質網、高爾基體和溶酶體等,其中一些(比如線粒體和葉綠體)則是內共生體。

三域系統含有生命之源的奧秘。在我們的腸道,就有極之豐富的三域系統資源。

我們的腸道內存在著約100兆個「腸內細菌」,而這些細菌左右了我們的腸道環境。

腸內細菌和身為宿主的人類維持著共生關係,利用從食物中得來的營養素進行發酵並增殖。此外,細菌產生的各種代謝物也會對人體機能帶來極大的影響。因為細菌密集地附著在腸壁黏膜上,看起來就像一片花圃(Flora),所以被稱為「腸道菌群(Gut Flora)」,總重量約有1.5公斤。腸內細菌可以大致分為「益菌」、「伺機菌」、「壞菌」3大類。理想的平衡比例為2成益菌,1成壞菌,其餘7成的伺機菌會成為優勢方的同伴,所以能維持在健康的狀態。不過,若是比例逆轉,由壞菌占優勢的話,腸內環境就會快速地惡化,引發各式各樣的病症。

除此之外,因為偏食、運動不足等問題影響,有時候會造成腸內細菌的種類失去多樣性(Dysbiosis,菌群生態失衡)。許多案例顯示,在這種情況下會因為腸內細菌平衡崩壞,而對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