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或者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不過這只是一種說法吧,因為有些人終日無牽無掛,可夜來多夢,前世今生,生人亡者皆入其夢。現實中存在的夢正是如此,無從解釋。
作家YY父親是一個多夢的人,他常常喜歡與家人分享他的夢。他甚至更將一些夢記錄下來,並戲言看看他日會否夢境成真。在他夢中出現最多的便是親朋戚友,有先人祖輩,也有身旁之人,間中亦有中外名人。夢境也是時空交錯,穿越古今。據YY所說:「夢中人」在父親的描述下總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從衣着、神情、對話,甚至動作,只要父親記得的,他都鉅細無遺地與親友分享。從他的經驗所得,夢醒一刻必須將整個夢境回想一遍,若非如此你是不會記得夢裏之情形。
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只要在港,每到周末就會帶YY和他的弟弟去看電影,而他們最喜歡去的一家電影院,便是在銅鑼灣的碧麗宮。那是一家當時非常豪華的戲院,雖然票價略貴,但是場內環境、影幕乃至座椅都是最好最先進最舒適的。記得我們在那裏觀看過一齣荷里活大片,《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這是一部改編自李察‧麥瑟森(Richard Matheson)小說《重返時刻》(Bid Time Return)的電影。戲中男女主角是其時正當紅的金童玉女,基斯杜化李夫(Christopher D. Reeve)及珍西摩爾(Jane Seymour),而劇情正是描述男主角通過其夢境回到了七十年前,與自己曾經相戀的情人重逢……看完此片回家,他又大談其對夢的一些見解。
YY父親在他書桌案頭放着一本厚厚的書,在他工作之餘,或者在處理一些生意上難以解決的問題之時,他會暫停下來,打開此書,翻閱細讀。這是一部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ismund S. Freud)的名著《夢的解析(德語:Die Traumdeutung)》,中文版名為《夢的釋義》。作者在書中主要論及,夢是一種存在於潛意識的活動,是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的滿足。他對於這種論點持開放態度,唯他也曾提到中華數千年傳統文化當中,也有細述對夢的看法,其中易儒釋道思想體系與夢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中國最早對夢的記載是在後來成書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而《周公解夢》則更為全面。中國自古以來對夢的研究主要分文學,哲學和科學描繪三方面。科學描繪就是以心理學為主,它與西方學說有點不謀而合。但他認為在整體上中國人與西方人對夢的理解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譬如說,如果我們夢見先人,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會理解為先人入我夢,解我相思濃。或報喜或報憂,來年祭祖多上兩炷香。西方人應該不信此說吧。
YY父親已離世十年,如今偶爾想起他曾說過的話,有些深具哲理,回味無窮;有些則頗為生動有趣,忍俊不禁。或許是遺傳基因的一脈相承,十年來YY夢見他無數次,YY太太、女兒們也曾夢見他數次。唯令人嘖嘖稱奇的卻是,他總在一些特殊日子出現在我們的夢中,令大家喜出望外。這些在特定日子中,來自先人的「探訪」,或曰天上人間的互動,相信中西釋夢者都無從解釋吧。
夏日炎炎,昏昏入眠。想來夢不一定盡是美夢,也會有噩夢。假如你從噩夢中驚醒,你一定會慶幸它只是南柯一夢而非現實。但若現實中真的出現了噩夢,請謹記不要懼怕,不要退縮,沉着應對,它總有過去的一天。相反當你從美夢中醒來,必定會患得患失或若有所失,你肯定戀戀不捨與至愛親人重逢相聚的美好片段頓成幻影。不過你還是要明白,夢境也好,現實也好,總會有甦醒和過去的時候。
唯有每天感恩珍惜、努力奮進,才是對逝去及在生之夢裏夢外人最好的回報,而所有美好時刻將浮現眼前,永存心底。
話夢 夢話 真有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