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英女皇與宋仁宗

女皇駕崩,天下哀悼。撇開極權國家和落後國家的強迫瘋狂行為,全民同悲實屬罕見。在古代中國呢?龍馭上賓當然頭等大事,服喪期禁絕娛樂,卻正因為天高皇帝遠,百姓對此淡淡然,很少發自內心。搜索枯腸,誰稱得上百姓最懷念的君主呢?可能更涉及誰稱得上千古一帝的爭議。與中史科所教相反,並非大熱門唐太宗李世民或清聖祖康熙,而是如今知名度甚低的宋仁宗趙禎,三皇的平民百姓對皇帝的喪葬,容易使人聯想倫敦皇宮前的花海?。

唐太宗和清聖祖官方國葬儀式盛大,但宋仁宗(1010–1063)歸天時,「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見《宋史》),全部民間自發,就連「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國的遼道宗耶律洪基聽到這個消息,還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還專門為宋仁宗建了一座衣冠冢,此後,遼國歷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百姓思念宋仁宗,其他國家的君主也對他欽佩不已,宋仁宗真的有那麼好嗎?

不了解宋仁宗的人,自然不知道大家對他的那種感情到底有多深,不知道宋仁宗有多麼好,但了解宋仁宗的人只會說一句話:這個皇帝是真的好呀!

宋仁宗全名趙禎,他12歲登基為帝,史稱宋仁宗,乃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一手創造了「仁宗盛治」,史書對他的評價是:「『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宋仁宗是一個寬厚仁慈的人,史書記錄了很多他寬於待人的事跡。

比如,有一次仁宗帶著一大堆宮女僕從散步,每走幾步,他就回頭看一看,大家都不知道仁宗到底怎麼了。等他們一行人跟隨仁宗回宮後,仁宗屏退眾人,來到嬪妃宮裏著急的對她說:「朕渴壞了,快倒水來。」

妃子說:「陛下為何在外面的時候不讓僕從伺候喝水,而是一路忍著口渴呢?」

仁宗就說:「朕回頭看過了,沒見著他們準備水壺。恐怕是朕一時興起要走一走,他們忘了準備吧,要是朕叫了水喝,他們拿不出來,肯定要被處罰的。不就一口水嗎,朕忍一忍就過去了,回來再喝也是一樣的。」

又比如,有一天,仁宗處理政事到深夜,又累又困還很餓,特別想吃一碗羊肉熱湯。

但是,直到第二天早上皇后來了,他也沒叫御膳房做羊肉湯,皇后問他為什麼,他就說:「若是朕昨晚叫了羊肉湯,御廚就會每晚都宰羊做湯,以便朕隨時索要吃食,形成定例,日後宰殺的羊多得數不過來,究其根源,這全都是因為朕要了一碗羊肉湯,殺了這麼多生,朕於心不忍,忍一忍就過去了。」

還有一次,仁宗用餐時吃到一粒沙子,牙齒痛的要死,伺候他用餐的宮女嚇得跪在地上請罪求饒,仁宗則搖了搖手,說:「千萬別對外聲張我吃到沙子的事,這可是死罪啊!」

若是其他皇帝想喝水,想喝湯,吃到沙子,大都會選擇隨心所欲,而仁宗卻不會首先考慮自己,而是為下人可能受到的罪責而擔憂,可見他的確是仁慈到骨子裏了。

對下人尚且如此仁慈寬厚,對待有才有能力的人,他就更加寬厚了。

包拯以清正廉潔,斷案如神而聞名於世,據說包拯言辭激動的時候,唾沫星子噴得仁宗一臉,但仁宗並不怪罪,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這樣好脾氣的皇帝,簡直一千年才出一個好嗎!

嘉祐年間,蘇轍在科舉考試的試卷中說他聽說宋仁宗宮中美女有數千人,仁宗縱情聲色,不理政事,儼然就是在說仁宗是個昏君。考官們都認為要治蘇轍的罪,認為蘇轍對仁宗惡意誹謗。仁宗卻說:「蘇轍一個小官,卻敢直言,應該給他功名。」

還有個四川的書生做了首「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的詩獻給成都太守,成都太守看完大怒,這人是明目張胆的煽動他造反呀,把書生綁起來送到了京城,聽候處置。仁宗沒有懲罰書生,他說:「老秀才想要做官才寫詩泄憤,這麼點小事治啥罪?乾脆就給他個官做。」於是授其為司戶參軍。仁宗「仁」了一輩子,死後連外國君主也傷心不已,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宋仁宗為何擔得起此哀榮?上面已舉出他不同場合種種德政,細眉細眼,宋仁宗最大功績正正是清靜無為!太平天子42年。百姓渴求的並非什麼雄才偉略霸主,與民休養生息,唯愛自由自在而已。伊利沙伯二世在位期更長,比起之前從兩次世界大戰走過,no news is good news。英皇權力受制於《大憲章》(Magna Carta),實際履行,仍賴「執生」,事頭婆保持中立,重大關頭呼籲團結,進退有度。宋仁宗在專制時代自我節制,尤其難得,萬機決於公論,尊重知識分子,唐宋古文八大家佔六家活躍於仁宗一朝,典章燦然。

北宋對外忍讓為後世詬病,設身處地可不這樣,宋遼澶淵之盟(1005)夠讓步吧?父親真宗簽訂,仁宗繼承嚴守條約。「仁皇帝崩,遣使訃於契丹,燕境之人無遠近皆聚哭。虜主執使者號慟曰:『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見《邵氏見聞錄》)又阻止出征高麗,高麗國王曰:「兵革不擾多年,帝寬仁矣。」感動敵方,和平乃共同願望。適逢殖民地紛紛脫離,伊利沙伯二世處置得體,敦親睦鄰(除阿根廷奪福克蘭群島在先),再見亦是朋友,豈能怪她割土敗家呢?

今天,港人視英亦如異邦了。遼國曾求取仁宗畫像,群臣擔心被「厭勝」(類似落降頭),獨仁宗坦蕩毋懼。原來,遼國乃用以致敬,及至仁宗崩逝,有得行禮。香港保存伊利沙伯二世玉照、鈔幣、郵票不少,網友挪作icon,老人家福壽全歸,駕返天庭,也夠鎮宅保平安。

1 則留言:

  1. 唐太宗,清聖祖和宋仁宗都是好皇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