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俄烏戰爭的可能戰果

烏若戰敗

當烏克蘭政權努力宣稱勝利在望,當拜登到華沙召開北約東歐六國會議,乘火車長途跋涉親到基輔鼓舞烏克蘭士氣,當歐盟領袖趕到中國拜訪,當白羅斯總統訪華,普京與王毅親密會談,普京多會在近月訪華。當中國提出政治解決,停戰和談,要重建戰後烏克蘭。烏克蘭戰爭正處於怎樣的情況呢?
是美國和北約軍事援助大力支持下,烏克蘭的春季攻勢可開展,帶來戰場上的勝利,抑或是俄羅斯的春季攻勢會打垮烏克蘭軍隊?
對美國、北約和烏克蘭政權來說,形勢似有不妙。若烏軍在烏東、烏南戰線潰敗,基輔地區亦難免受襲,烏克蘭政權會怎樣反應呢?是焦土之戰,殊死頑抗?是北約出兵,引發歐洲大戰?抑或是德法出面,要求中國介入,推動停火和談?普京一直說願意談判,只是談判之門在去年4月後被澤連斯基關上。戰場失利,澤連斯基未必可控制烏克蘭政權。為免潰敗,烏克蘭政權應有不少人不願戰至最後一個烏克蘭人,而願意停火和談。拜登能否阻止他們與德法合流,要求停戰呢?
戰場上勝負是最關鍵,不能作假,怎樣的政治宣傳也難以挽救,一如美國敗退於阿富汗,沒法掩飾。美國與烏克蘭政權或許要趁全面潰敗之前尋求停戰,以保存實力,談判時也可有多點籌碼?
烏克蘭若因敗而談判,便難以採韓戰模式,俄羅斯當然是樂於停戰,可亦不會借此爭取更多的政治保障。俄羅斯若攻陷烏東,保住公投的4州,便大可用4州的自治和烏克蘭的政治中立作為停戰條件,使歐盟沒法反對,這便是回到2014年《明斯克協議》的立場。更可以此要求停止制裁,或至少可用歐盟減少或免除制裁來換取石油及天然氣供歐,恢復烏克蘭的過境管道運輸。在公開了美國炸毀北溪1號及2號天然氣管道之後,歐盟未必可跟隨美國堅持禁止與俄作能源貿易。
美國及歐盟的軍火生產商,當然反對停戰,但他們沒法可用供烏的武器來扭轉現時戰場上的劣勢,亦不足以壓倒美歐內部的金融和工業資本停戰復常的政治要求。至於歐盟官員與歐盟各國政客更易轉變立場,來爭取回日益反戰的輿論,挽回流失中的選票。美國也要排除特朗普當選的機會,在勝選之後才再重新部署對俄、對歐、對中的戰略。

烏克蘭軍戰敗也許是世界的希望。

俄羅斯若敗

俄羅斯若在烏克蘭戰爭中擊潰烏克蘭軍隊,從現時國際形勢來看,不會侵佔基輔,而是逼烏、美談判。俄羅斯應有更全域的觀念,不着眼佔據烏克蘭的土地,就算公投4州亦可重回烏克蘭新的聯邦體制,只是堅守克里米亞,是為了守衞黑海海域。如此歐洲可免大戰,歐俄可重開談判並存以至合作之途。
但若俄羅斯戰敗,即使守着克里米亞,應不可能阻止烏克蘭與北約進一步攻擊。俄軍敗,不可能撤軍,一是俄怕骨牌效應,北約會迅即拉攏前蘇聯國家加入,繼續東擴。但更戰略擔心是烏克蘭與北約會一直戰至攻陷克里米亞,並將之轉變為北約的軍事重鎮。若如此,俄羅斯整個黑海海域和周邊地區便全受北約威脅,俄國農業重心的南俄便不易保存。失去烏克蘭,再動搖南俄,俄國的農業基地便大致淪陷,出口不成,國內供應也會受打擊,民生和糧食安全便會失去,國運危殆。
19
世紀英國為首的西歐與俄羅斯的克里米亞之戰,不僅是爭奪出黑海之路,封鎖俄羅斯勢力南下,亦是要爭奪俄羅斯全國糧食主產地的烏克蘭與南俄。蘇聯革命時,英、法等「八國聯軍」式的入侵,首先便是要佔領烏克蘭與南俄,以進攻莫斯科與聖彼得堡。二次大戰德國進侵,主力也在爭奪烏克蘭與南俄,不僅為糧食,更企圖搶奪阿塞拜疆的油田,致有史太林格勒的苦戰。俄羅斯失去克里米亞,便失南俄屏障,再也沒法西抗美國與北約。
俄羅斯揚言戰敗便會動用核武,怕的是美國與北約的進一步壓迫,引發美國策動毗鄰前蘇聯國家和內部叛變。俄攻烏克蘭是先發制人,以攻為守,失敗的話是俄羅斯的全盤失敗。但中國堅持不容忍烏克蘭危機中動用核武與生化武器,表面上是針對俄美雙方,實質主要限制俄羅斯,不讓其在敗中拚命。
然而,若俄羅斯在烏克蘭戰敗,美國與北約會單只把俄軍全部逐出烏境便停止嗎?最容易的方法是武裝在烏軍中的俄羅斯叛徒,侵襲俄羅斯境內,也同時策動顏色革命,求一竟推翻普京政權之功,把蘇聯解體之後尚存的俄羅斯聯邦也要解體,從根本上解決蘇聯共產主義與俄羅斯政治勢力對美國霸權主義的挑戰。
烏克蘭戰爭根本上是美國霸權之戰,俄羅斯衞國之戰,烏克蘭只是藉口,只是借來的戰場,俄羅斯敗便不只是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敗仗。

2 則留言:

  1. 對中國來說,俄羅斯勝,美霸權的勢便弱,即使短期會針對中國,其力量亦會有所不逮,中國將可借一帶一路戰略復興和壯大。俄羅斯敗,美霸權將會是日到中天,聲勢大振,也會滿懷信心在全球掃蕩任何反對或不滿的政治力量。中國便復興無望,且再會失落於國家分裂厄運。因此,現時戰況膠著,中國一定不會讓烏克蘭有所進展,和談是最終目標。

    回覆刪除
  2.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3月20日稍後訪問俄羅斯,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表文章,分別由來自俄羅斯及中國的記者,對這次訪問的分析,以說明中國是如何看待這次訪問。
    習近平晤普京備受期待:體現「合作無限」與「外交創新」?
    來自俄羅斯的記者羅森伯格(Steve Rosenberg)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因發動入侵遭受西方國家的嚴厲制裁,甚至惹來國際法庭發出的刑事拘捕令。這是的他很需要朋友——習近平。
    習主席曾稱普京總統為他的「最好朋友」。在克里姆林宮面臨巨大國際壓力的時候,中國國家主席的國事訪問是對俄羅斯及其總統支持的一個明確信號。
    遭俄國政府打壓,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新聞工作者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認為,普京正在尋找盟友,並試圖使俄羅斯成為與中國以及印度、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區和非洲的共同堡壘的一部分,以建立他的反西方世界。
    「普京正在建立自己的集團。他不再相信西方,且他再也不會相信了。」
    莫斯科以前所未有地依賴着北京,但是,北京會否如一年前兩國所說的「沒有限制的夥伴關係」卻值得商榷。俄羅斯正渴望中國會協助攻擊烏克蘭,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美國聲稱中國正在考慮這樣做,但北京否認了這一點。
    在習近平訪問莫斯科前,在俄羅斯一些戰爭支持分子已經過度興奮,甚至欣喜若狂。但有如俄羅斯自己會說的:「希望並沒有壞處,但這不意味着會發生。」如果有要找一個例子,就是中俄無限制夥伴關係確實有限制。
    俄羅斯國家電視台的一個訪談節目非常直白地指出了這一點,軍事專家霍達列諾克(Mikhail Khodarenok)指出:「中國只能有一個盟友。中國自己。中國只能有一套利益,親中國的利益。」
    來自中國的記者麥克唐奈(Stephen McDonell)表示,很多分析家都在思考,如果俄羅斯在戰場上面臨着明顯的、羞辱性的失敗,中國會怎麼做。

    中國政府說它是中立的。習近平與普京可能會談論其他事情,但更多的注意力都會放在烏克蘭危機上。

    中國政府聲稱的中立性也與國家控制的新聞報導不符,晚間的電視報道採用克里姆林宮的路線,用很大的篇幅指責西方引發衝突,既不談「戰爭」,也不使用「入侵」字眼。中國公開表示,所有國家的主權都應該得到尊重,其他國家(即俄羅斯)的合法安全關切也應該得到尊重,但習近平目前正在訪問的地方不是基輔,而是莫斯科。

    習近平向普京發出的信號只能有三個方面:1. 敦促普京是時候考慮以一些面子上的妥協來撤退;2. 協助普京繼續前進或甚至更猛烈的進攻;3. 不會提出任何意見。

    中國剛剛促成了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重新建立外交關係的協議,在變得越來越有自信的同時,顯示着中國要把自己投入到國際事務去,這似乎使第三種信號變得不太可能。

    對於第一種信號,如果北談能在伊朗和沙特達成協議後,再次讓俄烏戰爭平息,中國將更能宣稱自己是全球和平締造者,可為習近平帽子上扣上一朵漂亮的羽毛。
    至於第二種選項是最暗淡的,但有一種解讀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對北京的地緣政治戰略起了正面作用。克里姆林宮正在與西方對抗,消耗著北約的資源,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就越能考驗西方公眾對更多衝突的容忍——假若中國要以武力攻擊台灣。北京方面的考慮可能是,俄烏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越沒有人願意捲入另一場戰爭。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