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ChatGPT的應用

早前寫過《人工智能新產品》,敏感的議題已進入了教育界。本港院校陸續發通知,禁止學生做習作時使用ChatGPT及同類工具,否則視為作弊。這是原則性的禁令,執行起來卻不容易。

禁師生用ChatGPT

有研究者用ChatGPT 應試,把答卷混入其他考生的試卷中,閱卷結果得出很高的評級。有部分學校禁止學生在校內使用ChatGPT。它的影響有多大,仍難預料。

一位語文老師曾經要求它「用下列詞語作一個意義完整的句子:耳濡目染半信半疑劣勢破綻破解」,十多秒後它答:「我對這個新理論半信半疑,但因為耳濡目染已久,也許能破解我對它的疑慮和劣勢。不過如果發現了任何破綻,我會重新考慮我的立場。」再問:「我的意思是用這五個詞語各造一個意義完整的句子。」它依指示寫了五個合要求的句子。將去年文憑試中文作文卷三題,要它依指示寫作,它只用數十秒便給出答案,內容切題,文句通順,成績不錯。把某年文憑試中史卷部分題目測試,完全難不倒它。給一篇文章,要它撮寫成400 字、300字、200 字,都可以,要它寫出文章的主旨,它都很快做到,成績都在及格以上。要它把一篇文言篇章翻譯成白話,有部分譯錯,但整體表現不俗。 ChatGPT 對學生的學習衝擊很大,難怪有部分學校禁學生用了。

它可以代教師出卷嗎?可以。「用下面這篇文章評考中三學生的中文科閱讀理解能力,請出五條問題。」它的回答出乎意料,不單給出五條問題,還附有標準答案。題目的質素可以調整,但基本合乎要求。不知道校長會不會禁止教師用ChatGPT 出卷?又或者用作書寫「教案 」,即一節課的書面教學計劃?

聰明反被聰明誤

香港多間大學已宣布,將會禁止師生於課堂、課程作業和評估使用 ChatGPT 等人工智能工具。

在廣泛應用人工智能的時代,大學反其道而行,遏止使用,促使大眾討論。不過,人工智能剛面世時,大眾都意識到世界的改革,在人類主宰的社會中,竟然有一項比人類更聰明的工具,就算不討論未來的改變,起碼也會引來今天的憂慮。

利用ChatGPT 的創造力,就算未互相了解的一對「情人」,都可以「寫」出一段又一段的回憶,情節好比電影中的橋段。或者彼此都會投入了對方的「劇本」,誰知走到現實,實際的生活和相處,竟然如此平白,既沒有了浪漫,就連今天看似簡單溝通,都不知從何開始,倒是令人失望的結局。

學術層面,ChatGPT 可能對學生是個救星。即使在未知的範疇,只是接到題目,靠一兩個關鍵字,像樣的論文便會出現。關於思考和討論的訓練,在AI 的世界都變得沒甚意思!

有人研發另一項打擊AI 的程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掃描字眼以斷定是「他」,還是「它」的作品。然而,未來又會有另一項技術,去逃避被發現「它」的存在,惡性循環就這樣煉成。

矛盾的出現,源於我們聰明了,更懂得選擇有利自己的東西。「針無兩頭利」,過了頭之後,還害得我們要取捨。

辨識「槍手」

事實上,人們知道人工智能早已在多方面採用,例如氣象、金融、交通等大數據都靠智能算法分析;電腦下棋又已贏了世界棋王。移動電話收到針對不同興趣的廣告資訊,也知道是經過智能揀選。月前ChatGPT面世即風靡全球,則不僅因為容易操作,應用上突破了特定的狹窄領域,迅速普及,而且智能提升更進入了新里程。

人工智能先前可寫簡單的稿件和聲述語句。現在經過加強電腦算力,接通海量數據,開展「預先訓練」和「深度學習」,於是由過往的綜合分析操作,演進到生成內容,順着上文下理與人交流,並且據題撰寫論文,以至故事、劇本、詩歌、樂曲等,作品水平不低於常人;曾有嘗試用來答寫大學考卷,得分及格。

電腦儲備資料數據,加上運算展現的旁徵博引能力,都遠優於每個學生,做學業功課自是綽綽有餘。教師們認為,學生如果不經過自己思考和動手完成作業,就算不上學習,無助於提高自身學識水平。何況新的「預訓生成聊天工具」,面世時已有聲明在先,難保不出錯,皆因網上資料未分真偽。

新智能機器代表科技顯著進步,有助推動生產力發展,對經濟和社會多方面帶來變革。年輕一代適應時代潮流,總需要學會應對和掌握新科技。互聯網確實助長了人際溝通,卻讓假消息擴散;而隨着人工智能持續提升,網上謊言包裝愈加精緻,構成更大考驗。學校有責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使用網絡的素養。對於智能寫作工具,本地院校採取審慎態度,計劃安排為教師辦工作坊,研討新科技對教學的影響,待廣泛諮詢和參考相關經驗,再制定應對方案。

內地一直重視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國家教育部制訂《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已是2018年的事,當時基本是正面肯定,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以促進變革創新。先前人工智能未及今天水平,主要是應用互聯網和虛擬技術協助教學,及綜合分析學習數據。現在人工智能已明顯發展到另一階段。

外國有教授認為,學生自己所做作業,與人工智能作品,仍有辦法加以分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與人的「創造」尚有距離,授課與評卷就是着重當中區別。懂得辨識「槍手」,是科技新時代的必要素養。

據報,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日前發表了部分由ChatGPT撰寫的演講,成為第一位公開使用人工智能程式的政要。政治人物委託寫手起草演詞,司空見慣,也為公眾接受;只要發表時確切表達署名者的立意,可不管「槍手」是人或機器。

本地一個怪現象,是個別「槍手」有時任意發表,內容甚至不為署名者知悉。香港言論自由,「槍手」的一家之言也本無不可,但掛上了政要名字,讓人真假不分,容易引起猜測疑慮。像不久前有謂香港要展示開放風貌,推遲23條立法。此說明顯不通,開放決非漠視安全。文章卻署了具影響力人物的姓名,難免造成了思想混亂,結果要一番澄清。

以上事例,說明真偽問題取決於人,非源自智能科技。

1 則留言:

  1. 以下可作參考:
    何謂深度學習?
    以前的機器學習,你可以想像成一系列的決策樹,程序員必須枚舉所有機器需要考慮的決策點,然後一步一步推演下去,最後得出結果。至於深度學習不同的是,它透過模擬神經網絡來處理數據並進行學習。你可以想像成是教小孩子學習,你會不停給小孩子例子,例如很多不同狗隻的照片,然後告訴他這些都是「狗」。你不會明確地枚舉狗的定義(例如有毛,四腳行走),反而是用大量的例子讓小孩子(即神經網絡)找出特點,然後根據它的判斷再作出修正。

    ChatGPT如何影響我們?
    其實早於八十年代已有學者提出這種讓電腦學習的模式,為甚麼近10年才有長足發展呢?原因是我們的計算能力大增,同時成本也大幅降低,加上現在是資訊爆炸的年代,當我們有了處理能力,也有大量的訓練素材,所以我們才看得到深度學習的真正威力。ChatGPT影響深遠,特別是在知識相關的領域。現在最優越的學科如MBA、法學博士,任何人有ChatGPT已可通過考試;想以寫作為生?Amazon有大量新上架的書籍,是由ChatGPT撰寫出來的;甚至一些兒童繪本,都是用多種AI工具合製圖文。凡此種種都是ChatGPT這個工具面世3個月以來,為人類帶來的影響。待1年的複式效應後,我們還能想像下去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