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台北自由行,發覺台灣的士不比香港的士好。
曾經有六個月密集地做放射治療,來來回回,乘搭多次的士,見盡司機大哥百態。不禮貌的有、不停響號的有、躁底罵其他司機和行人的有、不滿乘客提供行車路線的有、眼睛盯着小屏幕追劇的都有──幸好比例不算多。最常也最怕遇到是逢車過車,把的士當成一級方程式賽車般駕駛的司機,使我全程膽戰心驚,每分每秒抓緊扶手,不敢鬆懈。司機好不好,要看當日彩數。
某天約了朋友吃午飯。飯後傾盆大雨,路上完全沒「吉的」,於是朋友幫我們叫Uber。不到五分鐘,車子已到達餐廳門前。上了車,司機細心遞上紙巾,又問冷氣溫度是否需要調校,全程車的駕駛速度平穩而舒適。由於雨勢太大,我問他可否在商場內的地庫停車場下車,就不用淋雨,他欣然答允。這個地庫停車場,很多的士司機都不肯駛進去(但以前提議我下雨時到裏面下車,也是的士司機),原因是「從沒去過」。即使我強調可以帶路,地庫有的士落客處,不必收費,他們都不肯去。
那次經驗十分好。回家後立刻行動,在手機下載叫車程式。從此,除非一走出馬路就有的士,否則情願叫Uber。
原來,我是朋友圈中最遲用這方法叫車的人。香港很多朋友早以它取代的士,理由跟我的體驗差不多──普遍駕駛態度好,服務水準高。有選擇,自然找更好的。
台灣的士司機跟香港一樣,擔心被搶走生意,不過費用較低;有些車隊竭力改善司機形象,或者標榜「最衛生」車廂等。對於我這些害怕速度感的乘客,坐得安心更重要。有一次我請司機開慢一些,他問:「坐計程車不是想快一點到目的地嗎?為什麼要慢?」本來想跟他解釋,我不趕時間,只是乘捷運要走很多樓梯,車廂擠迫時又怕被人撞到,才乘的士。當我準備開口時,已經到了目的地。真快!
有得揀好過做老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