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6月28日 星期五

美國雙線作戰

90年代,美國軍方提出同時在兩個戰場作戰的規劃,但一直未有這樣的情況出現。2003年,美國侵略伊拉克是一面倒的戰爭,且不是靠戰場勝負,而是以政治情報與收買的政策為主。其餘小規模局部的戰爭,如阿富汗,乃至阿拉伯之春,都是政治顛覆,美國和北約參與主要是壓制執政政權,方便美國支援的勢力奪取政權,如利比亞北約禁制領空,並沒有引發大戰。

美軍的兩個戰場同時作戰的能力從未受到考驗,期間因蘇聯崩潰,美國獨霸,沒有同等實力戰爭的機會。美軍反而經歷一段所謂和平紅利的階段,軍備放鬆。近年來似乎在與俄羅斯和中國新的對峙下,要重整軍備,重新部署雙戰場同時作戰的能力。
從軍事角度看,雙戰場同時作戰只是應用於實力太懸殊的特別強國。不過,以烏克蘭戰爭的例子看,不打全面戰爭,美國與北約支持烏克蘭是打不過俄羅斯。一場戰爭難以取勝,戰敗機會頗大。當然,美國的解釋是烏克蘭戰爭是把手腳束縛,體現不到美國的軍事強勢。單只波蘭軍隊和各國僱傭軍參戰,比不上美軍。戰不勝俄羅斯是美國沒有投入它強大戰鬥力量,烏克蘭戰場的表現代表不了美軍的實力。因此,美軍若直接參與,形勢可改。
不過,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作戰也是極為節制,實質雙方未盡全力,勝負代表不了雙方力量的真正對比。美國正準備用國防經費僱用退伍軍人的私營軍事組織參戰烏克蘭,正是要用美軍加強戰力,試圖改變戰場形勢。這便是美軍不正式出兵的非正式美俄大戰,可以是兩國軍事角力的一次較真實的比併,且看勝負如何。
然而,美俄決戰於烏克蘭卻受到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行動的干擾。由於以色列的執意用種族主義清洗來對付巴勒斯坦人的起義,引致阿拉伯及伊斯蘭教的反抗。伊朗等地方武裝直接與以軍作戰。這麼多個月下來,以色列敗勢已現,卻還求一戰。
因以美關係,以色列一死戰,必然牽連美國,美國便要準備出兵援救以色列。由此必然與地方武裝及伊朗大戰,且是傳統戰爭與不對稱戰爭並起,以軍已無法清除哈馬斯,對真主黨與胡塞武裝也似無可奈何,決一死戰如非美軍參戰,以軍必敗。美軍參戰的話便變成烏克蘭與巴勒斯坦的雙戰場,美軍有足夠軍力、財力兩線同時作戰嗎?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