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戲傲江湖」

香港人不用妄自菲薄,就以文化藝術而言,香港早已經不是「文化沙漠」,單看武俠文學、戲曲藝術,都是香港具代表性的獨特文化。如何將文學與戲曲有機結合,從而令年輕一代更容易擁抱中華文化?近期我觀賞的《戲曲金庸.笑傲江湖》節目可作參考。

東方不敗

《笑傲江湖》Vs. 戲曲行當

《笑傲江湖》沒有時代背景,含有許多音樂元素如〈笑傲江湖曲〉,亦有以胡琴等不同樂器作武器的情節,與著重音效的戲曲挺適合,可有較多發揮。其中東方不敗身兼戲曲行當的『生』和『旦』,所以就是跟國家級崑劇表演藝術家孔愛萍老師挑戰將兩者結合,創作出由『生』變『旦』的獨戲〈東方不敗〉。至於令狐沖則對應「武生」,我們會想到林沖《夜奔》騎馬被追殺上山這場戲,考驗武生以姿體動態模擬騎馬,故套用到〈令狐沖夜奔〉被師父罰上山一幕,此外山洞練獨孤九劍情節也很適合「武生」的發揮。

受限於空間與時長,金庸作品多以電影及電影等流行文化載體呈現,進念作為本地代表性實驗藝術團體,它以戲曲結合藝術科技為《笑傲江湖》翻新篇,所追求的並非只承傳或突破傳統,而是想讓曾否接觸戲曲的觀眾,尤其是學生可接觸到嚴謹專業的藝術製作,藉不同行當、文武戲及科技元素提供入門版素材,感受戲曲是什麼及學習怎樣欣賞。另一方面也讓新一代觀眾深入了解金庸,金庸是香港最重量級及影響力的文學代表,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對於中國人而言,金庸武俠小說娛樂與深度兼備,蘊含中國文化底蘊及俠義情操,與中國當代社會亦息息相關。以愛國主義為例,在金庸小說則呈現出多面性,像《射鵰英雄傳》傳達的愛國主義,是怎樣對國家有承擔;《鹿鼎記》 韋小寶則是另一種『古惑仔』式愛國主義。

令狐沖

戲曲的重要性

除了文化,背後的學習方法亦需傳承。中國戲曲最厲害是一個綜合體,很多時候需發掘演員的綜合能力,如唱曲,高中音都要拿捏得到,如何用眼睛、什麼叫亮相、做手,怎麼用聲音等,都是表演藝術的基本功,習成以後應用於其他表演上。此外,若以戲曲編劇舉例,戲曲曲牌是根據一些傳統留下來的元素,如長短句、五字七字等去合拼變出來,像做Coding那樣,訓練你的抽象思維。營運實驗劇場是希望能用一些藝術新工具,啟蒙小朋友或沒有接觸過藝術的人,知道藝術的基本的原理是什麼,讓他們可以繼續尋找自己的藝術方向。

戲曲X藝術科技如何實踐?

《戲曲金庸‧笑傲江湖》由五齣折子戲組合成三個節目,戲曲源頭為昆劇,是次昆劇佔比亦較重,並加入京劇、廣東大戲南音元素,包羅唱曲與唸白元素,如〈說唱笑傲江湖曲〉,本地南音名家楊建平將以廣東大戲說書人方式運用唱和唸演譯、〈獨孤九劍〉及〈令狐沖夜奔〉則分別由著名戲曲武生周龍編導聯同新演員任嘉樂,以及著名崑劇武生大師柯軍導演與楊陽擔綱等。包辦策畫、導演到Arts Tech裝置的胡恩威分享今次在聲音和影像藝術科技採用沉浸式音響、空間音響,以呈現戲曲原音發聲的真實感及距離感。另塑造了一個特別劇場空間,「投影不只打在熒幕上,亦嘗試與演員融合,如投影於戲服上及與動作互動,層次更豐富,有點像DOME THEATER(球幕影院)。」胡恩威透過嶄新技術改變大眾對舞台空間的固有認知,「最難之處是並非單用一種技術,而是很多技術結合應用,需要多方團隊合作與經驗累積才做得。」

劇場的簡潔舞台放置了戲曲常見的「一桌二椅」,舞台兩側、背面幕牆,以及舞台地面,都可用作投影畫面。節目開始之時,劇場頂部垂下大幅弧形布幕,差不多直達觀眾頭頂。布幕上投影了各式戲曲臉譜,以及山河圖像,引領觀眾進入《笑傲江湖》五嶽群山境地。往後下來,楊健平錄音演唱的南音作為引子,寒山夜雨,說唱江湖,曲詞內容簡約平白,符合民間曲藝的普及目標。再往下來,來自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的年輕武生演員任家樂,為觀眾簡單示範「唱唸做打」的四功。任家樂腰纏板帶,手持長劍,繼而以令狐沖角色演繹一段戲曲「獨孤九劍」。戲文交代令狐沖受罰而面壁思過,其間領悟華山劍法精髓,進而自省身心。整段戲文合情合理,金庸筆下角色以戲曲行當呈現,互相輝映。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