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云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長久苦、求不得苦、放不下苦。近期疫苗事件,反映不少事例。有老人接種後死亡,有人出現反應受苦,亡者至親因此永別而傷心,想接種又輪不到,輪到又話身體不適宜,甚至因為包裝出事而暫停接種…..如此種種,使人感到無奈。遠住英國親友來鴻,訴說亞裔移民之苦:
連日來,一場席捲全美的“停止仇恨亞裔”示威活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吳彥祖、林書豪等亞裔名人也參與其中,他們心中積壓已久的怒火,就像火山一樣猛烈地噴發出來。
大洋彼岸的英國也燃起熊熊烈火,全國各地掀起聲援亞裔的“穿紅衣”運動,人們以接力的方式,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貼出照片,上面無一例外地全部身穿紅色衣服,手舉“與王博士站在一起,反對種族歧視”的標語。這位王博士,就是早前在英國南安普頓慢跑時遭到毆打的華人大學教師,幾名英國暴徒在動手前,曾對他惡語相向,高喊“中國病毒”、“滾出這個國家”等污言穢語。遇襲後的王博士百感交集,認為英國眼下敵對的環境令人不安,讓他想回中國。
我最早聽說這件事,是通過南安普頓的一位友人,他早年從香港移民英國,當了幾十年警官,近些年才剛退休。他在發給我的訊息上說,王博士的遭遇不是個例,以他當員警的多年經歷,英國針對亞裔等少數族裔的種族歧視從未間斷。在英國脫歐公投之後,反對移民的排外情緒開始大幅上升,直至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種族主義和暴力行為就像病毒一樣四處蔓延,亞裔遭受口頭和人身傷害更加屢見不鮮,華人則一直處於非理性的虐待、襲擊、暴力等行為的最前端。
就像友人所講,近期英國媒體總能有類似案例。有一個發生在英國東南部伯克郡,主人公是名叫瓊安娜的華人,她在雷丁市經營一家“一品香”中餐館,自疫情發生後,餐館就不斷收到騷擾電話,詢問是否“供應蝙蝠”,有時打電話的人還故意發出恐怖片裏才有的聲音,把她和家人嚇得不輕。據她反映,早在疫情前,種族歧視的行為就時有發生,有人明知道餐館不提供狗肉和貓肉,仍點菜叫他們做,聲稱這就是中國人的食物,她報了警仍無濟於事。
另一個是來自香港的華人娜塔莉,她去年疫情期間返回倫敦,朋友曾提醒她“回來要小心點”,但她當時並未在意。直到有一天,她和英國同學在網上聊天,其中有人向大家推薦了一家中餐館的糖醋雞塊,但最後卻加了一句“祝你們好運”,就是這句話讓她感到很不舒服。看似很隨口,其實暴露了英國人骨子裏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中國食物“難吃”和“不衞生”,而同學們毫無反應,似乎認可這種取笑亞洲食物的方式。在接下來幾個月,她經歷了越來越多的歧視,比如在銀行,職員命令她站得比其他顧客更遠一點。在超市,一個陌生人向她喊“滾遠點”,還朝她吐口水。針對近日的“反仇亞”運動,她認為,種族歧視問題困擾我們太久了,但直到現在才引起廣泛的關注。
二○一九年,蘇格蘭歷史學者巴克禮.普萊斯撰寫了《中國人在英國:旅人和移民簡史》,書中對華人在英國的遭遇進行了深刻剖析,認為華人仍然未能得到公平待遇並時常遭受種族歧視,但社會上為華人發聲的人太少,令大眾都不當是一件事。要知道,在英國社會中,許多中國人的後代已經是第二、第三甚至第四代移民,但他們面對著幾乎最嚴重的種族歧視。根據英國媒體不久前的一份研究結論,在英國社會所有族裔當中,華人受到種族騷擾的情況是最嚴重的,高達百分之十五的受訪華人在過去一年都曾受到過騷擾,的確觸目驚心。
實際上,不論脫歐還是疫情,對於種族歧視而言,都只是一個催化劑,對亞裔進行長年累月的醜化並加以思想灌輸,進而形成了種族上的傲慢與偏見,才是真正罪魁禍首。近日美國著名蘇斯博士(Dr. Seuss)兒童繪本停版六本涉及種族歧視的作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蘇斯早年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就讀,上世紀三十年代回國後,創辦了西方最愛歡迎的兒童繪本之一,在早期作品中,出現了留著“豬尾巴”辮子和“眯眯眼”的“中國佬”形象,但實際上即便當時,中國人已不再留清朝的辮子,可見作者過時的刻板印象,就是這些針對亞裔的歧視內容卻一直保留了八十多年,並且伴著幾代人長大。根據研究,人在最小三歲的時候就可以形成種族偏見,這種偏見到七歲時就會固定下來,作品對兒童的影響不言而喻。
今天的英國,正極力塑造種族平等和多元化的社會,影視作品甚至將首相變成印巴裔,女王和公爵都成了黑人,彷彿已經變得人人平等,但諷刺的是,黑人血統的英國王妃梅根,早前在訪談中披露連王室也存在種族歧視,一語道出了殘酷的現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