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香港「學運」的大轉折

 


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日前通過議案「感激」七一刺警後自殺的梁健輝「為港犧牲」,港大其後宣布不再承認學生會在校內角色,並會設立專責團隊,協調和處理學生各類事務,保障正常學生活動不受影響。早前香港大學教務長已向全體學生發信,宣布停止為港大學生會代收會費、不再向學生會提供財務管理服務,同時會對學生會正使用的辦公室及設施「執行管理權力」,收回港大學生會會室等設施管理權。有學生會屬會表示擔心,稱以往經學生會撥款舉行活動及營運,未知校方就屬會財政有何安排。港大日前宣布不再承認學生會的校內角色,要求學生會本月21日前遷離大樓,而在大樓中的屬會則可向校方登記使用。據了解,學生會成員上周已收拾大部分物資,準備交回會址。

  自港大學生會評議會通過「感激刺警義士,為香港作出的犧牲」決議,校委會主席李國章隨即表示已邀請國安處介入調查這些學生有無違法,並指校方會審視會否把涉事學生踢出校。李國章此舉十分果斷,局面立時豁然開朗,意義非比尋常,可載入香港的學運史中。其中有三層意義:

第一層意義是讓世人認識,學生身份不是也不應是犯了法後的保護傘,學校不會偏私,反而會幫助執法機關將罪犯繩之於法。多時以來,香港各大學常常猶豫不決,就算有學生在校園製造炸彈,校方也往往不希望警方人員到校園執法。這違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學生若以為自己有特權,法律管不着他們,恐怕會有更多的學生會受誘參與犯法行為。 
第二層意義是大學終於擺脫了異化了的學生會這個包袱。各大學一向以來都不願干預學生會事務,希望學生能從自治中掌握組織及處事能力,校方還替學生會收取會費並借出大樓讓學生開會。但大學的學生會是獨立註冊的組織,一旦學生會成為犯罪組織,校方既無法監管,卻又有可能在法庭上被當作是犯罪的同謀,怎生了得?近年各大學紛紛改變政策,不強迫學生通過大學替學生會收會費,情況稍為好一點,但學生會依然使用校園設施,亦有校方僱員偶會力挺學生的犯法行為,大學的法律責任不易撇清,若學生會有涉嫌犯法的行為,校方除了要維護法治與正義外,若不想受無端的法律牽連,也只能與學生會劃清界線了。李國章宣佈校方主動邀請國安處調查,這條界線便很清楚了。我相信其他院校都已有此打算,那一個學生組織最先犯法,便是把自己首先送到刀口上。
第三,恐怖主義遺禍甚大,學生若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搞得不好,自己也會蛻變為恐怖份子,所以教育界有責任把同情恐怖份子美化曖力的思潮扼殺於萌芽。嚴懲挑戰道德底線的學生實屬必須,光是說教已不足夠。
  港大的學生會顯然沒有理解李國章及港大校方政策取向的意義,在九日周五凌晨一時竟大玩小學雞手段,搞個記者會表示道歉。涉嫌犯了法後要求原諒,最起碼的條件總要是真誠的道歉吧?要證明自己的真誠,便需要交出一份投名狀,亦即製造一種形勢,使人知道,自己是不可能走回頭路反悔的,一反口自己便有嚴重損失。但這些學生卻唯恐天下不知他們在玩嘢,整個行動,充滿了政治符號,在周五凌晨一時搞記者會自然是要說「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穿的衣服是黑色黃字,又有誰不懂這代表甚麼?T恤後面即有殖民地時期港英的徽號,在今天如此敏感的時候,不是表達戀殖是甚麼?他們人人把手放在身後是想說他們失去自由。我唯一看不明白的是他們為何把馬丁路德金的金句也穿在身上:「世上沒有比真誠的無知及有良心的愚蠢更危險了」(“Nothing in the world is more dangerous than sincere ignorance and conscientious stupidity ”),若是夫子自道,這金句用在他們身上太恰當了,但他們顯然不會有此思維,難道他們竟蠢至以為此句可套在反對他們的人身上嗎?

  我猜他們還是不懂事情有多嚴重,以為演出一場道歉show,便沒有人可奈他們,「你吹咩!」對付幹下極端事情又假扮道歉,最有效的對付策略便是視此種假道歉為欺騙,罪加一等。只要看看十三日港大更嚴厲的譴責及特首強硬的聲明,便知他們的自作聰明已行不通,闖了禍。港大已經宣佈不承認這個學生會,其他的院校早晚也會採用同一策略。香港的各校學生會本有光榮的歷史傳統,但近年卻被一些是非不分行為鹵莽的學生毀了前人的努力,這倒也使人傷感。香港政府也許開始意識到在中美關係惡劣的環境下恐怖主義的危害性了。根據芝大教授丕比(Robert Pape)在分析過三百一十五宗自殺式恐襲個案所得的結論,恐怖份子教育水準不低,生活有如常人,甚至似是住家男人,人人都以為自己為正義而戰,都有着政治、宗教、種族等等的世俗訴求,外表是看不出的。遏制他們的極端思想,一種重要途徑正是打擊他們絕不姑息,美化他們行為的要視為幫兇。世界很多國家都從慘痛的恐襲經驗中學到一點,對恐怖主義絕不能同情,絕不能手軟。最可惜是部份仁慈港人,缺乏辨識和國際視野,以致未能明白此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