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文官武官


625日,政府宣布主要官員新任命,李家超為政務司司長,鄧炳強為保安局局長,蕭澤頤為警務處處長。有意見認為是林鄭月娥競選連任,調整團隊,重新部署的策略;有認為是警察治港,政務官靠邊站,文官不再是管治班子的主流;有認為是《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的延續,連串強硬政策將會出台,由一班武官落實執行。

從國家大局,全面管治權是對「一國兩制」下特區政府多年來管治的失望而提出,避免失控,因此逐步執行具體的治理方案。香港主要官員當然是重要的一環,中央一直是實質任命,名義上是由行政長官提名,北京任命,運作上肯定有交換意見,難道明知道不獲批准的名單,硬要遞上去給打回頭?換句話說,特首內閣,一定是事先獲得北京首肯。

差不多是公開的秘密,林太對剛離任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以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不大欣賞,若果她有實權,不會讓兩人由梁振英政府留任現屆,拉拉扯扯4年後才能撤換政務司司長,可見行政長官用人,也不一定稱心如意。今次任命,明顯看到北京的手影,背後一套賞罰分明的思維,文退武進。

林鄭月娥政府曾經有幾次人事調動,除了鄭若驊代替袁國強出任律政司司長之外,上一次在20204月,更換了4名局長,聶德權、薛永桓...等人進駐。

一般評論認為是2019年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敗,時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以及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負上政治責任而離開崗位;順帶民望較差的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一併撤換。林鄭為保愛將聶德權,撤走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羅智光,橫調他出任。

今次人事變動,事前有不同猜測,甚至有傳聶德權會升任政務司司長,這種推測並不奇怪,因為林太給他很多機會,除了公務員工作,還統籌疫情檢測,疫苗接種,內地通關等任務,儼然代理政務司司長;惟最後跑出的是李家超,真是神女有心,襄王無夢。

早在社會事件之後,中央在加強港澳工作領導小組時,亦加入公安部部長趙克志為副組長,他同時是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副書記,由此,政法系統可直接就香港事務提意見,為着更有效執行國安法,確保國家安全,派來大批政法官員,與此同時,香港方面多用紀律部隊,特別是警察系統的人士,看似是順理成章的安排。

內地官場文化,賞罰分明,一宗確診,一場火災,領導隨即革換,抗疫成績超卓定然得到獎賞。在修例社會事件當中,李家超、鄧炳強、蕭澤頤都經歷艱難的日子,甚至面對國際制裁,升職是可以理解。同時或反映中央重新布局,有人說國安法出台後的連串政策,標誌着香港二次回歸,完善選舉制度解決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方法,加強安全系數,確保愛國者治港,現在工作目標在管治團隊。

清楚而明確的訊息是服從與執行。紀律部隊強調的是紀律,衝鋒陷陣的時候不是講道理,否則會亂作一團,因此必須任務為先,之後解說。

近年官場文化講多於做,現在要改變,公務員在宣誓之後,要面對先服從、後議論的文化,重拾高效率政府的風格。

順帶一提,今次人事調動或許不是特首林鄭月娥本人的如意算盤,所以她特別強調三位是此刻最佳人選,「此刻」值得細味,亦可能意味她連任不一定順風順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