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對立的二分法---極端天氣與極端思想

 

720日,中國河南遭遇罕見極端強降雨,局部地區短時間內的降水量創下紀錄。有測算指出,鄭州相當於在一小時里受到了超過100個西湖水量的襲擊。未幾,今年第6號颱風「煙花」於251230分前後登陸浙江舟山普陀區,登陸時強度為颱風級,中心氣壓965百帕,中心最大風速38/秒。

722日,航拍武警河南總隊機動支隊特戰大隊在鄭州新密五星水庫加固大壩。受連日強降雨影響,五星水庫堤壩後側發生三處坍塌,出現了明顯裂縫,不及時妥善處置會出現嚴重後果。

無獨有偶,差不多在同一時段,歐洲多個國家,比利時、德國、荷蘭等地一樣出現罕見的洪水。歐洲中西部為強降雨引發特大洪澇災害所苦,已造成至少200人遇難、千餘人下落不明。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極端夏季:洪水、高溫和火災》指出,西歐部分地區714日至15日兩天內遭遇了平時兩個月的降雨量。德國西部和比利時是此次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洪災造成的破壞是「超現實的」,「幾乎可以說,德語中沒有能夠形容這場災難的詞語」。

當地時間716日,德國Erftstadt-Blessem,航拍洪水侵襲過後的城鎮。近日來,歐洲多地持續暴雨引發洪澇災害,沖毀大量房屋和道路,造成通信中斷。「破天荒」的高溫襲臨美國西北部、加拿大西南部等地,致數百人喪生。美國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加州大範圍打破歷史紀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小鎮萊頓氣溫甚至達到49.56攝氏度,較當地常年氣溫偏高10度以上。

整體來看,世界上有些地方水源不但充足,而且過多,另一些地方乾旱為患。美國加州本是個好地方,全年陽光充足,氣候怡人,但截至七月二十六日為止,今年加州已錄有五千五百六十六次山火,過去幾年,幾乎每年都聽到那裏有大山火,酒莊勝地納柏山谷(Napa Valley)三年前還被燒得滿目瘡痍。地球上天空中的水,似乎就是那麼多,水跑到中國或歐洲,加州的水便所餘無幾了。這些天氣變得極端所造成的損失,有些是很易見到的,有些則慢慢才會暴露出來。鄭州與歐洲的暴雨洪水,直接便會把人淹死,財產與生產的損失也是明顯的。加州的乾旱對其中部山谷(Central Valley)的農業也是打擊甚大,整個加州的居民的水費也是比香港貴上幾倍。但更重要的損失卻是長遠而且是全球性。當中包括對健康、能源成本、物業與農業的破壞。
有人算過,地球每增加一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美國經濟便是損失四十二美元,印度亦會損失八十六美元等等,但因為碳排放會暖化地球,俄羅斯西伯利亞此等苦寒之地反倒是有賺的,若把全球的總損失加起來,每一公噸的碳排放,可造成四百一十七美元的損失。這筆帳倒要算算,據網上資料,全球每年的碳排放約為四百一十億公噸,其引致的損失若簡單的計算,倒也驚人,是十七萬億美元,比中國一年的GDP還是多。不過,我相信碳排放與經濟損失的關係不是線性的,現在的損失未必有十七萬億這麼大,但若二氧化碳含量繼續增加,則經濟代價會不成比例的上升。
我們若是看看引致極端天氣的地球溫度上升,有時外行人不免奇怪。從一八八零年至今,地球的平均溫度大約只上升了稍多於攝氏一度,使我們感覺到氣溫比數十年前沒那麼舒服,但百餘年才一兩度之差,是否要這麼緊張?實際上,近日來的情形僅是全球極端天氣的縮影,翻翻相關報道,破紀錄者可謂比比皆是。毫無疑問,各地遭遇極端天氣各有各的具體成因,但背後有無共因呢?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氣候變化無疑增加了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地理研究所的研究組組長卡爾-弗里德里希·施勞斯納則直言,2021年已無需懷疑「氣候變化會否促成氣象災害」。

氣候變化成因紛繁複雜,條分縷析未免治絲益棼,其總症結在於,人類試圖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自然。而這一實踐的根底源於將人與自然二分為主與客的哲學觀。這種二分法將自然放在被人觀察、索取、使用、改造的純客體位置,最終導致人與自然的對立。這也是為什麼恩格斯提醒人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隨着現代化和全球化的演進,反思這種哲學觀已然必要。中國的「天人合一」哲學亦為此提供了智識資源。「天」和「人」並非對立的,而是統一。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齊物論》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與西方哲學相通,中國哲學也強調「知天」。但瞭解和認識「天」後,中國哲學並非強調使用和改造,而是仍要保持一種「敬天」「畏天」的謹慎和謙卑。《周易·乾卦·文言》說:「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對此,三國時期哲學家王弼概括為:於自然無所違」。

若不再囿於兩者對立的二分法,則理可通透。「天人合一」即人自覺地與天地自然環境組成生命共同體,互相滲透,像互抱的陰陽魚和諧與共,從而生生不息。器物與技術,思想與理念,人類在應對極端天氣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話說回來,百餘年才一兩度之差,是否要這麼緊張?專家的說法是要緊張的。看似幅度輕微的每一度變化,都可造成巨大的災難。看似輕微的變化足以造成極端氣候及巨大災難這一特性,其實在很多領域都有可能出現。認知上開始時的一點差錯一樣足以製造極端思想,使很多人跌入陷阱,不能自拔,從而對自己的一生及社會都構成重大破壞。
香港過去兩年,市民已領教過受極端思想驅使的暴徒會造出甚麼樣的破壞及恐怖主義活動,連大批炸藥也可秘密囤積起來,他們的用意也就不證自明了。我一直相信絕大多數人不是天生邪惡甘心破壞社會安寧和生命財產的,很多人大問,為何有些人的思想會淪為極端仇恨的奴隸?據恐怖主義專家的研究,世界上恐怖份子看起來與常人無異,還多會以為自己是正義一方。這便涉及一個認知的問題,甚麼東西是事實?甚麼是假新聞?如何能根據事實明辯是非?並非人人都懂得,能夠堅持科學方法,多作求證,開放心靈,尊重事實的人,犯的錯便會少點。
較為危險的是開始時認知就算只是稍為偏差了一點,也會把事實作出不正確的解讀,再加上圍爐取暖同伴的互相加強偏見,積累下去的錯誤,幾年內可變得十分嚴重,對事實變得有如盲人。
舉個例子,現在重溫還只是一兩年前香港反對派的中國國情的判斷,很難會不驚訝於這些人的無知。鄭國漢校長曾撰文說這些人夜郎自大,以為中國不推行他們的一套,便必定愈搞愈糟糕,殊不知,他們過去的每一種信念或論斷,在事實面前,都成為他們的尷尬,但可惜有些人連為甚麼判斷如此差勁也不太明白。若要明白,需要以開放態度,重新檢視自己過去的相信的,與事實有何矛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