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多層次的中國戰略

 中美外交高官天津會談,似乎延續了兩國高官阿拉斯加會談的主旋律,即激烈爭執,改善關係卻無進展。不過,從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和副外長謝鋒的發言中,卻不難感受到中方強硬下仍有改善關係意願,闡述中國發展動機也有讓美國放心之意。更重要的是,雙方在會談中還交出了各自的關注清單,有助了解彼此底線。中國新任駐美大使秦剛,據報也出席了天津會談,會後翌日就啟程赴美,在抵美後首場對傳媒的談話中,對處於「緊要關口」的中美關係充滿期待,令人關注他能否在任內給中美關係開闢新局。

秦剛在抵美後首次見記者時,首先回憶1971年尼克遜總統的國安顧問基辛格首度訪華,是繞經巴基斯坦,「不得不以隱蔽的方式,取道他途」;而現在,「作為第11任中國駐美大使,我可以公開踏上征途,直抵美國」,顯示「中美關係的大門已經打開,就不會關上」。他對中美關係現狀的定位是,「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的兩個大國,正在進入新一輪相互發現、認知和調適中,尋求新時代彼此相處之道」。他並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的「逢山開道,遇水架橋」,與美國總統拜登所說「凡事皆有可能」,期許自己能「架起溝通、合作的橋樑」,「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和平共處的中美相處之道由可能變成現實」。

雙方是否能夠合作共贏,或繼續冷戰?美國似乎是想與中國脫鈎,以此借經濟、金融力量打擊中國,同時以政治、軍事威逼。可惜美國去工業化過久,還是要依賴進口,也只有以中國進口為主。新冠疫情打擊歐美和新興國家的生產,中國一枝獨秀,美國反而進一步依賴中國的進口,對華戰略缺少經貿一環,不易奏效。

大疫的衝擊,中國的戰略逐步清晰:

第一層次是破解美國的圍堵與脫鈎,中國推動國際連接。一方是RCEP,整合亞洲經濟,深化與東盟、南韓的經貿合作,形成亞洲區的大自由貿易工業生產區;另一方是《中歐投資協定》,即使美國煽動歐洲部分政黨反華,但以德國為首還是要推動中歐的合作,形成更大的經濟圈,與RCEP互相呼應。實際作用是把全球三大經濟板塊,形成中國為核心的兩大板塊的連接,最終把美國的五眼聯盟邊緣化。

第二層次是一帶一路戰略和中歐火車貨運班列的系統擴大、深化,加強歐亞的經濟整合力量和加快發展趨勢。在大疫底下,海運空運受挫,但中歐(中亞)班列一枝獨秀,並已發展為歐亞貨物流的大連接系統,逐步發展優勢,破壞歐美在歐亞貨運原來的壟斷,徹底轉變歐亞貨運流向模式。歐洲剛宣布的基建投資大計劃,表面上看來是與美國呼應,但實際上美國的基建計劃只着眼於國內,難與歐亞連接,且規模有限,力度不足。歐洲的基建計劃主要是與中國的中歐班列對應連接,克服現時貨運的瓶頸。其中以德國最為積極,主因是德國屬中歐班列在歐洲的中樞。中歐班列的貨運,加上北溪二號的能源運輸,德國便可主宰歐洲的發展,用德國的發展模式與能力重建歐洲的競爭力。中歐合作的核心是中德合作,而後者的核心便是中歐班列。

第三層次是中俄合作,範圍不僅限於俄羅斯聯邦,而是以俄國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甚或可加上中俄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一是用中俄軍事經貿的互助來抗衡美國,制止美國動武。二是收編歐亞廣大的蘇聯原來領土和從歐美殖民主義壓迫出來的國家,如阿富汗為中心的中亞是一個區塊,中東以伊朗、伊拉克、敍利亞、黎巴嫩的Fertile Crescent又是另一重要區塊。

第四層次是中國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現在軍力已經具備「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軍力,在未來10年內,中國解放軍擁有的約200枚核彈頭數量將至少增加一倍,並且具有發動陸海空核戰的能力;在建造艦艇與開發彈道飛彈、巡弋飛彈以及綜合防空系統等關鍵領域,恐怕將追趕上、甚至超越美國。

第五層次是中國要有先進的創新科技,它有效提升產品和服務產業的競爭力,以至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提升綜合國力。近年,國家致力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為科研人員及創業者創造更良好的發展空間;為此國家更訂立了包括構建新型創業服務平台、科技企業孵化器、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融資機制及創業輔導制度等相關的配套措施。國家加強對創新科技的支援力度,使中國的創新科技產業發展更成熟。中國創新指數於2018年首次突破2002005年為基準年,設定值為100),於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再創新高(2020年第十四位),體現出國家創新科技產業的顯著進步。

第六層次是中國要有先進的太空科技,創新科技包括太空科技:太空站計畫可能會威脅到美國的太空優勢。尤其,當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天空一號」太空站將威脅美國的太空主導權,建議美國須保持在地球軌道上競爭優勢地位。中國計畫,將在2年內完成11次密集升空,利用「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把負責空間站組裝的宇航員以及「天和」太空站核心艙、「問天」實驗艙以及「夢天」實驗艙等空間站組件送上太空。長征5-B運載火箭計劃將搭載「天和」核心艙已於2021年上半年在位於海南省的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長征2-F運載火箭已在位於甘肅省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神舟」載人飛船發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