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地道、鬼神、人道都是虧盈滿而益謙虛。《周易·謙卦》:「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後比喻謙虛讓人獲益良多。宋·蘇軾〈賜皇叔改封徐王顥上表辭免冊禮許詔〉:「而卿深懼滿盈,過形抑畏,一謙四益,當克永年。」
謙,《說文》:"謙,敬也。從言兼聲。"《漢字源流字典》謙:"形聲字。篆文從言,兼聲。"本人定識,有篆體的古文字,基本上沒有單一的"形聲字",古人造字不會僅用純表聲的字根與表形字根進行無厘頭拉郎配。這些形聲字"聲部"幾乎都可在鈎稽揆度下挖掘出個中三昧,體味先人造字的睿智與良苦用心。"謙"同樣,謙的初文是"兼",談謙要先談兼。《說文》:"兼,並也。從又持秝。兼持二禾,秉持一禾。"而談兼還需先談秉。
甲骨文"秉"構形是右手抓住一株穗頭下沉,莖稈壯實,根須完整的成熟禾穀,字義就是手持、把握。衍義主持、掌握、接受(秉承)。"兼"的金文構形是一手抓住兩株(或兩株以上)禾穀。雙秉合體"秉秉"也是兼的一款正體異寫法。和秉不同的是,兼的基本字義不是落在握持,落在把兩份或多份事物合併在一起的引申義上:兼程、兼併、兼收、兼顧、兼職、兼任、兼旬、兼容等等。與兼聯手的先造字基本都有兼字含納的形義,舉大家最熟悉的"賺"為例:貨幣貝(貝)與兼搭檔,財產兼倍增加,當然賺了。
現在可以回到"謙"字。鄭板橋名句"虛心竹有低頭葉",寓指謙謙君子,而謙字中低頭穀穗的兼,同樣能形容謙謙君子。兼與言組合,表示言語謙恭,為人低調,彬彬有禮。"低頭穗"又是雙株合併的兼與言組合,進一步具體點出,某人說話與處理問題時能把對方的想法合併起來兼顧著思考,那麼如此為人自然謙和、謙虛、謙遜、謙卑。
益,溢的本字。甲骨文構形一目瞭然,盛水器皿中水滿溢出的狀態。需要瞭解的是,益的甲骨文構形,商代大都用器型高深的青銅皿,盛水多。皿中數點是水珠,或用甲骨文水字植入。周代金文均為器型低淺的青銅皿,有的豎寫"水"改用橫寫的"水"字,曲橫加上下四橫點,完全"平放"(如溢出)在盛水器皿上。關於水字,我在博文《水的哲理》中解析過:水之形不是水在流淌,"汝當致力令心性空明;力求思想如水,無固狀、無固形。若將水置於杯內,它就好比是杯;置於瓶內,形成瓶的模樣;置於壺中,則成為那個壺一般。須知水能流動,亦能撞擊。朋友,請以水為典範。"隸變楷化後"益"承襲"橫水"與低淺器皿。我們諦視正體漢字"益",亦可依稀窺見商周甲金文字的風神遺韻,想象著華夏青銅時代的燦爛輝煌。
需要補充的是,當水滿"益"引申出好的、好處、增加、更加新字義:受益、裨益、利益、益友、益蟲、增益、老而益壯等,原本的益遂再添部首水(氵)另造"溢"代替。不過益的"滿"之義在益組配的字裡還能得到保留與體現。試舉幾例:隘,狹小道口。空間似乎被兩旁山體等"占滿";嗌,咽喉被食物"塞滿"嗌住;賹,戰國時期齊國一種"成色足"的貴重銅錢。
7月1日正值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即將到來之際。在此我藉著"一謙四益"分別置於毛澤東主席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講話里連續兩段經典語錄後,就作為學習心得與總結:"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兩個務必及"一謙"。"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加上"兩個善於,成為"一謙四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