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3年1月31日 星期二

西營盤第三街

  曾經在聖類斯中學(St. Louis School)教書,它座落於中西區第三街。偶然一些聚會,寫下我暫時通訊地址;所以第三街,無數次被置於收件人寫着我名字的信件上方,成為我在西區工作的證明。那些信件,大部分是教育機構,由機器格式化地列印,連信封都千篇一律,沒有什麼特別,但也算是我曾在這間名校任教的證明。

  除往南登向山上是老牌中學大學等名校地區,往東是東邊街和西邊街的老牌海味商舖,由南向北筆挺地插在西營盤的低半山上的高檔住宅區,與東西走向的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加上為了避諱命名的高街(四街)交錯,讓西營盤的目字形更加醒目。第三街略有不同,它的水街至薄扶林道聖安多尼堂一段向南彎曲,並未一橫到底,像一條上翹的尾巴,打了一個柔和的結,如同曲譜中的裊裊餘音。這一段「尾巴」的位置,本名炮台道。一八四二年,因其山勢陡峭,駐紮城市的軍營將炮台修建於此。及至一八九零年代,成為貿易重地的西營盤開始發展,第三街吸足了經濟發展的養分,道路兩邊的學校、唐樓開枝散葉,不斷延展,直至與炮台道連結,將其收入「囊中」。

西營盤早期街道規劃

  每個清早,不論風雨交加還是風和日麗,我必須從蝸居的唐樓出發,開始一天的勞作、努力過活;在原校教夜校,所以夜歸,街道寂然,偶爾在街角的小店選兩三隻不算太靚的蘋果。我知道,這條街真正的主人,從不是自己,正是那些白晝和夜晚都駐守在自家店舖裏的人或是貓,他們氣定神閒地在這裏長大然後衰老。

  多年前,租住的唐樓清拆,上日舊地重遊,原址重建的高檔住宅獨樹一幟,與周圍的街市和教堂格格不入。打聽租金,數倍於「從前」。底氣不足的我,終究無法再搬回這條街居住,但我仍然感激它曾經收留過我,在我開始打拚的日子,有落腳之處。

時至今天,西營盤這個地方自從地鐵開通了之後,由於他只需要從中環坐兩個地鐵站就能到達,交通變得便捷了,吸引到更多人來這邊發掘這個老區,同時也因為地鐵的發展,豪宅仕紳化、旅遊化也把這個被西環友譽為旺中帶靜的宜居之地變得翻天覆地,也許博友也已經知道這裏有很多港式著名美食,知道這邊有西環泳棚、IG碼頭、海邊Cafe、壁畫街這些很適合文青潮男潮女來這邊打卡的熱門景點,我反而最愛西環以前那種獨有的充滿歷史味的香港老風情; 老街老店老港味、​​百年學府石牆樹老古廟、昔日的塘西風月九大欄垃圾灣等才是西環最獨特最吸引之處。桑海滄田,人事已非!

 

1 則留言:

  1. 西環獨特之處,已成桑海滄田,人事全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