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我想試試」

「難道你還想改變這世界?」「我想試試。」相信這句看似簡單的對白,打動了無數人的心。經歷了成長蛻變之後的哪吒充滿純粹與無畏,讓人心中升起無限的勇氣和希望。誰沒有過心懷夢想、少年心氣滿滿的青春歲月呢?

哪吒說完「我想試試」之後,又自嘲似地說道「我們都太年輕,不知天高地厚」。是的,我們渴望改變世界,可又不得不承認自身的渺小,但即便如此,我們依然不願輕易放棄,想要堅持到底。導演餃子蟄伏十年打磨劇本的經歷,何嘗不是另一種「試試」?芸芸眾生中的你我,都是極其平凡的角色,我們未必能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其實也並不需要驚天動地,在每一次挫敗、無助和迷茫之時,能保留「再試一次」的微光就足以照亮前行的路。

一直記得中學時讀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很喜歡其中的一句話:「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世界上所有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沒有堅強的意志是不能到達的。

這是「我想試試」的另一種詮釋,也是「我想試試」的意義所在。

註:

《遊褒禪山記》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遊記散文,通過記述遊覽褒禪山的經歷,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學問和事業的深刻思考。以下是讀後感的主要內容:

1. 遊記的結構與內容

記敘遊覽過程:文章開篇描述了褒禪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觀,並詳細記述了作者與同伴遊覽山洞的經歷。

反思與感悟:在遊覽過程中,作者因同伴的猶豫而未能深入探索山洞,事後對此感到遺憾,並由此引發對人生和學問的深刻思考。

2. 主題與思想

2.1 堅持與毅力

作者通過未能深入山洞的遺憾,強調了堅持和毅力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持之以恆、不畏艱難,才能達到更高的成就。

例如,文中提到:「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這表明,容易到達的地方往往人多,而艱險的地方卻少有人至,隱喻了成功需要克服困難。

2.2 學問與探索

作者將遊山洞的經歷比作追求學問的過程,認為學問的探索需要勇氣和決心。

他提出:「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這表明,真正的學問和成就往往存在於常人難以到達的地方,若能堅持及嘗試,或許達到目標。

2.3 反思與自省

作者在遊覽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認為自己在面對困難時未能堅持,這讓他感到遺憾。

這種自省精神體現了作者對自我提升的追求,也啟發我們在生活中要不斷反思和改進。

3. 寫作特色

情景交融:作者通過描寫自然景觀,抒發了對人生的感悟,情景交融,富有哲理。

議論與敘事結合:文章不僅記敘了遊覽的過程,還穿插了作者的議論,使文章既有敘事的生動性,又有思想的深度。

語言簡潔有力:王安石的語言風格簡潔明快,富有節奏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4. 個人感悟

啟發思考:這篇文章讓我深刻體會到,無論是學習還是事業,都需要堅持不懈、勇於探索的精神。

反思自我:作者的自省精神讓我意識到,在生活中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和選擇,才能不斷進步。

激勵前行:文章中的哲理啟發我在面對困難時不要輕易放棄,要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5. 總結

《遊褒禪山記》不僅是一篇優秀的遊記散文,更是一篇充滿哲理的勵志文章。它通過記述一次遊覽的經歷,表達了對人生、學問和事業的深刻思考,給我們以啟發和激勵。

1 則留言:

  1. 「我想試試!我們都太年輕,不知天高地厚!」說得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