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期間,時間過得特別快,時間的概念逐漸變得模糊。長遠計劃多數泡湯,原本想年尾回鄉探親,現在要等通關時間表。就算真的可以通關,也不敢太早作出回鄉計劃,因為仍存大量變數。
每天起床,窗外都看着同樣的風景,周一到周日,公眾假期或非公眾假期,於我而言沒有太大的區別。但當時間的概念變得模糊時,空間就會顯得格外突出。但是,隔離與惡劣的天氣,又將空間的穿梭變成了幻想。於是,地圖成了我的好朋友。
疫情前穿梭在大灣區城市裏,把自己過度投入到城市生活中,反而意識不到城市的布局美,當隔離來臨,卻可將自己從城市中抽離。
香港的城市布局就非常精致,如果用形狀來形容的話,像是一個個大小不一嵌套起來的圓形。中環是最大的圓形,它是交通的目的地與工作的場所。旺角與銅鑼灣則是購物中心,在假日取代中環,成為了最大的「圓」。沙田、荃灣、觀塘則組成了近郊的衛星城中心,它們與中環這個中心圓相互鏈接,卻又有各自獨特的生活圈。中環與各個「副中心」,映射出的是香港政府的管治智慧。百年城市的發展,就在這一個個圓中輻射開去。就像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北部都會區」一般,相信在未來,它也會成為諸多「圓」中間的一個。
相對於香港的「圓」,深圳的城市規劃則更像是一條「線」。從羅湖拉一條線,直到深圳機場,沿着深圳與香港的邊界,深圳的市區在四十年的時間裏「野蠻生長」。基本上,深圳的每一個區都有獨立的商業中心與購物中心。似乎並沒有一個絕對的「中環」「陸家嘴」與「珠江新城」。這樣的布局,實際上背後是更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金融與科技區分,商業與寫字樓區分,人流也自然地分離開,對公共交通與公共設施的壓力也就相應的減少。隔離的日子即將結束,漂遊的日子亦將開始。從「港漂」到半年的「深漂」,我的圓與線又將怎樣繪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