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近日戰況,烏克蘭東南部港口重鎮馬里烏波爾上月被俄軍攻佔,在馬里烏波爾亞速鋼鐵廠投降的逾1000名烏兵已被移送到俄羅斯接受調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此前表示,估計有2500多名亞速鋼鐵廠的守兵被俄扣押。目前基輔政府尋求交換戰俘,但俄羅斯國會議員要求審訊部分士兵,尤其來自亞速營的戰士。
俄軍現時持續炮擊烏東頓巴斯地區重要城市北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州長聲稱,北頓涅茨克的烏軍可能要被迫撤退,但強調不會放棄該市。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周二聲稱,俄軍已控制盧甘斯克州97%地方,似乎戰事對俄方有利。
5月中旬,聯合國警告因俄烏戰事,全球將出現糧食短缺,或出現大規模饑荒等危機,並說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後,糧食供應鏈斷裂,各地出口銳減,導致糧價飆升。又指全球食品價格,已較去年同期高出三成。莫斯科則指西方對俄國的對靶制裁措施加劇了已存在的全球糧食安全危機。究竟烏克蘭戰事對全球糧食安全、社會經濟安全及全球秩序有什麼影響?
造成食品短缺饑荒
俄烏兩國可算是世界的糧倉。烏克蘭供應了全球小麥和玉米總出口量的8%和13%。俄國供應了全球小麥和菜籽油(rapeseed oil)總出口量的18%和39%。很多發展中經濟體依靠俄烏兩國入口糧食。在歐洲、中亞、中東和非洲的多國,俄烏向他們提供超過75%的小麥總入口量。可想而知,俄烏戰爭已打斷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糧食供應鏈。
過去5年,俄烏佔全球小麥和玉米總出產量的30%和17%,佔大麥(barley)和葵花籽油(sunflower oil)總出產量的32%和75%。俄國是全球肥料和天然氣最大供應者,佔全球氮肥(nitrogenous fertilizers)貿易量的15%,全球鉀肥(potash fertilizers)貿易量的17%,全球天然氣貿易量的20%。
俄羅斯的農地總面積多過所有歐洲國家農地面積的總和。烏克蘭的農地面積是歐洲之中最大,境內肥沃的黑土(black soil)佔全球同類土地總面積的25%。烏克蘭農地的肥沃程度使她成為全球農業大國。烏克蘭農產品大部分需經過南部黑海港口敖德薩(Odessa)等出口。但戰事已使這些糧食航運線封閉。而很多俄羅斯農產品則因為西方對俄國金融和銀行體系的制裁而無法出口,嚴重影響了發展中國家的糧食供應。例如非洲有23國依賴俄烏糧食供應,每國的其中一種主要食糧(staple food)的一半入口來自俄烏兩國。
蘇丹、埃及、坦桑尼亞、厄立特里亞和巴林的80%小麥糧食均從俄烏入口。阿爾及尼亞、蘇丹和突尼西亞的95%葵花籽油均從俄烏入口。因為俄烏邊界地區為大片農產地區,即使戰事有望短期內結束,國際社會對俄國肥料的禁運措施可能影響非洲的農產品收成量。
全球小麥價錢已於過去6個月內上升80%,玉米價錢已上升58%,造成全球骨牌效應。戰事使非洲主要食糧價格再飆升至史無前例水平,使已受COVID-19大流行、經濟衰退和通脹打擊的家庭百上加斤。估計全球4400萬人已陷入饑荒邊緣。
打斷糧油供應鏈
也因為葵花籽油供應鏈被俄烏戰事和西方制裁打斷,很多用家轉用棕櫚油,突然增加了全球對印尼棕櫚油的需求。但印尼也因葵花籽油等食用油短缺而要轉用更多棕櫚油。
4月下旬,印尼繼1月停止出口煤炭後,為再穩定通脹和滿足國內對食用油的需求,總統佐科(Joko Widodo)宣布禁止出口棕櫚油。棕櫚油是全球最常用植物油,應用範圍廣泛,包括洗髮水、糖果和油炸食物等等日常必需品。印尼禁令的原因是要緩減因全球通貨膨脹而引發的地方民變風險。禁令也使佐科的民意支持率由1月的59.9%上升至4月中旬的71.7%。
全球植物油價格上升已被俄烏戰事再推高。俄烏兩國佔全球葵花籽油產量的80%。印尼佔全球植物油和植物脂總生產量的三分一。印尼生產了全球60%的棕櫚油。
2020年,印尼出口棕櫚油所帶來的外匯收益達200億美元。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全球植物油價格已由2021年3月至今年3月之間上升了33.6%。今年2月至3月間則上升了12.6%,可見俄烏戰事及西方對俄國的制裁正在加劇全球通脹。
這是因為50%全球包裝貨品都含有棕櫚油,導致諸如牙膏和洗潔精等日常用品漲價。2021年間,棕櫚原油(crude palm oil)價格已上升了28.2%。今年4月,受到勞工短缺和能源價格上升的影響,棕櫚原油價格又再躍升42%。
與此同時,因為俄烏兩國因戰事和制裁等因素減低出口葵花籽油到印尼,印尼便要轉用棕櫚油以作代替品,禁令才被實施。因為印度、中國和巴基斯坦等國家長期入口和依賴印尼棕櫚油,印尼禁令也加劇了這些國家的通脹。
糧食價格飆升已使印度中央銀行以加息手段去遏抑通脹。菲律賓作為淨糧食入口國也受植物油價上升的衝擊,該國的央行將需加息。非洲多國也被衝擊。
根據聯合國數據,有45個非洲和「發展程度最低」(least developed)國家需由俄烏兩國入口至少三分一小麥。其中有18個國家入口起碼50%的俄烏小麥。埃及作為全球最大小麥入口國,從俄烏入口70%所需,土耳其則從俄烏入口超過80%。
加劇跨國民變風險
發展中國家們已被物價飆升和物資短缺所衝擊。斯里蘭卡出現大規模示威衝突,迫使政府改組。在肯尼亞的一些地區,麵包價格上升40%,黎巴嫩的麵包價格也上升70%。巴西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產國,大豆的產量也受影響。原因是該國一直從俄國和白羅斯入口差不多一半的鉀肥。因為俄國和白羅斯被西方制裁,兩國的鉀肥便被限制出口到巴西。
我們不能忘記2010年「阿拉伯之春」的中東跨國民變條件包括生活成本上漲。2021年發生在西非的一連串軍事政變已響起了「社經民變」的初步警號。直至今天,非洲大陸仍有77%的人口未接種COVID-19疫苗,成為變種病毒溫床。
相比2010年,除了生活成本上漲之外,今天可以促成另一浪跨國社經民變的因素更多,包括了糧食短缺和COVID-19大流行。全球非傳統安全已正式響起警號。
催化世界多極秩序
隨着西方在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影響力下降,中俄和其他國家也正積極加強在發展中地區的影響力。今年聯合國會員大會中棄權譴責俄國出兵烏國的動議中,有一半國家來自非洲。對於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他們只會對沖賭注,而不會選邊。
例如,縱使美國等要脅可能杯葛今年11月G20峰會,作為主辦者的印尼應會邀請普京與會。越南總理范明正在5月「美國-東盟峰會」中說「俄烏戰爭是美國搞出來的」。另外,巴西總統候選人及前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說澤連斯基及西方均需與普京一同為烏克蘭戰事負責。
看來烏克蘭戰事也不經意地催化多極世界秩序的形成。這趨勢突顯了現在及未來的全球非傳統安全挑戰更必須以多邊合作機制才能有望解決。不然的話,發展中地區所積存及惡化的危機也終會反過來影響發達國家的安全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