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參加一個研修班,按「班規」,手機不得帶入教室、研討室。事實上,身在國內不能連線,或者停電停互聯網絡,又或者進入戲院圖書館,會自覺熄掉手機,為手機「輕斷食」。其間有「如斷一掌」的痛楚,一切正常之後,焦慮情緒漸漸消失,「解放雙手」的痛快慢慢萌生。這段經歷,可謂一次信息生活的「輕斷食」。
與網絡分離
如果要列出最具當代感的學問,「減肥學」應能入選。而花式減肥法之中,輕斷食是很流行的一種。隔一段時間,餓上一天半日,據說有清理體內垃圾之功效。此法是否真這麼神奇,我不曾試驗,不好斷言。
不過,想起一個笑話,可作類比。這笑話說的是某地大街上有人叫賣人人可行的「致富秘訣」,欲富者掏兩個銅板買下一紙條,依賣者之囑急急回家閉鎖門窗,打開一看,紙上只有兩個字:不花。減肥之道,說到底恐怕也是兩個字:少吃。或曰:保持飢餓。古人談養生有云:若要身體得康健,需持三分飢與寒。又說「飽暖思淫欲」,從反面說明了同一個道理。
推而言之,現如今信息爆炸,手機在手,天下全有。新聞奇聞軼聞,接次湧來,讓人目不暇接,縱是《西遊記》裏的黃花道觀的蜈蚣怪,肚子上長滿眼睛,也看不過來。但這重重密密的信息包圍圈對人之心智終有多少好處,是要打個問號的。算法推薦造成的「繭房」或「回音壁」效應,事實上是對信息獲取的妨礙。即便沒有這些干擾,人在如海的信息中怎麼生存也是個難題。
有時吃東西並不是因為餓,而是為了抵抗焦慮,似乎只要嘴在咀嚼,萬事便不必擔心,這大概是因為人類餓肚子的年代實在太長,這份焦慮已烙在基因之中了。對信息的無度攝取也是一樣,手不停地滑動屏幕,任由那些無聊又無用的內容在眼前翻飛,心理彷彿就獲得了某種安全保障。
不過,正像人類今天已能夠主動捱餓一樣,我們也應主動保持對信息的飢餓感,不必為無謂的信息熬紅了眼睛,更不能讓低質的信息填塞頭腦,不妨不時來幾次手機「輕斷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