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影投資越來越巨大,春節檔期令觀眾目不暇給,特別是「封神」、「射鵰」與「哪吒2」。
很多年前被荷里活電影《星球大戰》系列吸引,看着銀幕上的飛船馳騁,太空戰士熾烈激鬥,令我輩年輕觀眾幻想着無邊天際的奇詭怪事。時至今日,國產電影《封神》系列不遑多讓,可說是具有東方色彩的「星空大戰」,特技效果千變萬化,仙凡對戰場面五花八門,整體效果賞心悅目。
「封神」
《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的故事就像副題一樣,上集生還下來的姬發與姜子牙回歸西岐,頑強抵抗殷壽指派聞仲為首的軍隊襲擊。箇中細節是女將軍鄧嬋玉與姬發產生的微妙關係,二人各為其主,敵友難分,最終慘淡收場。故事並不複雜,但是兩個半小時節奏明快,戰爭場面與文戲的交錯適宜,而且末段亦帶出明確寓意:兩軍對壘,千萬不能傷及無辜百姓。除了高超的特技畫面,「戰火西岐」的最大亮點是飾演鄧嬋玉的女演員那爾那茜,她具有冷艷的外形,演出前半部分策馬奔馳的形象,尤其能夠展現女中豪傑的個性。動作身手利落,可以成為新一代武打女星。
「射鵰」
另一齣令香港觀眾感覺親切的電影,是《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郭靖、黃蓉,以至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都是本地觀眾熟悉的符號。徐克導演的版本,採用了金庸原著的基本故事和角色,但是兩個半小時內容與原著不盡相同。「俠之大者」既有關郭靖和黃蓉的尋覓愛情故事,另外着墨於中原與草原之間的地域觀念。郭靖游離於中原和蒙古草原之間,既想保護宋朝百姓,亦不想背棄大漠恩情。徐克在奇幻武俠場面之外,亦在剖析男兒的家國情懷。徐克一向喜歡發掘新進演員,除了一雙男女主角,飾演華箏公主的女演員張文昕亦是亮點,能將原著的草原女將形象,活靈活現展露無遺。
「哪吒2」
《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最亮麗,期待盡快在香港上映。我自己對上一趟看卡通片是《荒野機械人》,嫌它太marshmallow太童話。這次上深圳看《哪吒2》半為好奇半為朝聖,本來感受不太深,只是驚訝眾多角色神情多變,電腦特技水平已完全荷里活。哪吒的確可愛──回來後我再追看二〇一九的上一集《哪吒之魔童降世》──方更明白來龍去脈,竟有重看《哪吒2》的衝動!
因意外差錯成為「魔丸」轉世的哪吒,面對命運所迫,勇於抗爭。「生命是我不由天!我哪吒是妖怪,是魔是仙我說了才算!」我自己的命自己扛,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爹一直對你很嚴,知道你心裏有氣,但爹也沒別的辦法。你今後路也很長,不要在意別人看法,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永遠不要放棄。」二〇一九年《魔童降世》中國內地票房逾五十億人民幣。
哪吒唯一的朋友敖丙,靈珠托世,東海龍宮三太子。俊俏的敖丙,跟鬼靈精怪任性妄為但始終心存孝義的哪吒,剛好就呼應古龍的《絕代雙驕》!《哪吒2》正中了香港那句「難為正邪定分界」,有人是無間道,真假人心,龍族、海妖、天庭、仙翁,成人世界價值混亂。今日金句:「因為我們還年輕(瞟一眼),不知天高地厚!」
DeepSeek撼動全球千億美元上落,中國「科」固然威盡──現在《哪吒2》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榜超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加上早前轟動一時的電玩《黑神話:悟空》,連「創」也超越美國,宇宙最強!
《哪吒》成功從傳統中汲取靈感與養分,或許真的可以超越地緣政治塑造出普世語言,比《功夫熊貓》類更能打動人心。「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哪吒」,在香港的票房會是三千萬?超過一億?當然香港這趟倒微不足道了。
這股熱潮令我想起,多年前到澳門大三巴牌坊打卡拍照,無意中經過一間哪吒廟,位於大三巴牌坊後右側。大三巴哪吒廟是二○○五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創建於一八八八年,改建於一九○一年,廟內供奉哪吒。
哪吒與旅遊
相傳哪吒原是印度佛教的護法神,再演變為道教的神仙,小說《西遊記》和《封神演義》更把哪吒形象本土化,逐漸轉變為中國少年神話人物。《西遊記》八十三回記載哪吒的出身,寫道:「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
網上查看,原來澳門還有第二間哪吒廟,是比大三巴哪吒廟歷史更悠久的柿山哪吒廟,建於清初,於光緒廿四年(一八九八年)進行重修擴建。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日為「哪吒誕」,該廟會舉行哪吒巡遊活動。我認為,澳門可利用這次契機把哪吒的故事講得更深入,使哪吒廟香火更鼎盛,旅遊景點也多元化,吸引更多遊客。除了大三巴牌坊、前地及石階等熱門景點,下次到澳門旅遊還可參觀哪吒廟。
深水埗有三太子廟,是香港唯一供奉三太子哪吒的廟宇,已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香港不乏寺廟文化,把天后、觀音、譚公等等故事講好,「以文帶旅」帶動香港經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