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四處點火

中美第二次貿易戰開始了,但形勢還未明朗。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只是前哨戰,對中國進口有一定的打擊,卻無助於解決中美貿易的結構性問題──中國對美的巨額外貿順差。

加關稅降低美國消費者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需求,可是中國是全球最大製造業國家,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能替代的不多,且還多是以中國在第三國生產或加工的產品來作替代。中國對美的外貿順差加了轉折一環,近年還是上升而非下降。對華直接進口的加10%關稅,和對墨西哥(中國對美的出口加工地)加25%的關稅,都不足以改變中國產品的競爭優勢。

要扭轉的話,可能便要對中國直接和間接出口美國的產品加60%關稅,但美國的消費者與經濟體制,未必可承受這樣政策帶來的傷害。此所以特朗普只對華加10%關稅,而非60%。另一辦法是禁止部分中國產品進口,但美國對中國進口的依賴,在一些產品範疇是無可替代,例如中國剛剛加關稅出口美國的鎢等關鍵的工業原材料加工產品。即使美國要打擊來自中國的電商出口,用禁止所有來自中國(包括香港)的郵政包裹,也只能執行幾個小時便被迫取消。單只取消小包裹的免稅額,亦不足以抑止中國電商對美國市場的全面侵入。單從貿易,美國對中國的進口是無可奈何。也因此,中美貿易戰便不可能單循貿易關稅的範疇來進行。

特朗普對付加拿大與墨西哥,是通過他與兩國元首通話,他同樣地想與習近平通話來施壓。相信是中國反對,所以他改口說無意即時通話。這與中國施反制的關稅與貿易設限,同樣反映出中國不肯讓步,堅持用世貿組織的機制化解貿易戰,但特朗普不會罷休。關稅已加,在中國反制之後應該還有後着,問題是中美貿易戰即時擴大,抑或是特朗普先對付歐盟,然後才回來全力與中國鬥爭?

特朗普四處點火,表露他的全球戰略框架,可涉及中國與歐盟,卻不是如對付加拿大、墨西哥那樣容易。特朗普的外貿/外交戰略,正進入最艱難階段,似乎除非他仍然是把野心目標先暴露,以此希望速戰速決,否則的話,與中歐的貿易戰只會拉鋸下去,最終出現大衝突。不過,特朗普的國內「革命」亦可能引發動亂,影響他的對外鬥爭。特朗普帶來的亂局是太多變化可能,主因在於他的革命目標和「交易」技巧與方法。


科技之爭

發展科技,原是為了造福世界,雖然難免會有競爭,如果淪為政治、權力、國勢、野心的較量,便是本末倒置,亦是人類悲劇。

自從電腦面世,高速改變世界,一般人輕易接觸大量資訊,加速全球化,亦讓人的自我意識提高,加上社交媒體流行,人人都想在不同圈子贏得注意,成為焦點;「落後」國家都逐漸醒覺,要在世界舞台上發熱發光。

AI發展,讓人進一步運用極大量資訊和數據,成為人類的「超級腦袋」。不過,還未真正開始改善到人類生活,多國已經用AI競爭,甚至鬥爭,而並非攜手以科技共建更好未來。當然明白現實終歸現實,事情難免發生,畢竟讓人慨嘆。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ChatGPT開發商OpenAI、軟銀和甲骨文這三間科技巨頭將創建Stargate公司,投資高達5000億美元,在美國大力發展AI基建,讓美國於AI領域保持領先。特朗普說:「我們要把它(技術)留在這個國家。中國是競爭對手,其他國家亦是競爭對手……我將透過緊急聲明提供大量協助,因為我們的情況緊急。」言猶在耳,很戲劇性和諷刺地,中國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發布最新語言模型DeepSeek-R1,在美國力壓ChatGPT,於AI領域震撼美國和世界。Deepseek被懷疑「竊取」知識等,真相有待查明,但事件真如當頭棒喝,「敲響警鐘」的是科技變成相爭工具是如何危險;任何大國都以為穩操勝券,卻突然如夢初醒,水浸眼眉。

更強大的AI、更強大的腦袋、更大量知識、數據,如果沒配合更強大的互諒、互助、互愛,只是一個不健全的「腦袋」,和更不安全的世界。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