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小說與大腦洞

乙巳年迪吉,動畫電影《哪吒2》熱賣,哪吒故事源自「封神榜」(另一說法是來自「夷堅志」或「封神演義」);《夷堅志》裡,就有程法師「持哪吒火球咒」降妖的故事。清人筆記《嘯亭雜錄》有一則論《封神演義》,將這部神魔小說與晚明歷史掛鈎:「皆暗指明事,以神宗為紂,鄭貴妃為妲己,光宗常洛為殷洪王,恭妃為姜后;張維賢為聞仲者,以其行居次也;朱希忠為黃飛虎者,姓皆色也……三教道師暗指齊、浙、楚三黨,托塔天王暗指李三才也;鄧九公者,鄭芝龍也;申公豹者,申時行門下客也。」
這種「研究」方法,被稱為索隱派。按現在眼光看,頗有「民科」的味道。然而,很多文壇大佬也墮入其中不能自拔。清末湖南名士王闓運,將《封神》的隱喻,又提前了上百年,比如:殷洪入太極圖焚身,是譏諷朱棣殺方孝孺;豬狗佐白猿,諷刺李景隆諸將;聞仲,影射張居正。
《紅樓夢》是索隱派又一熱門「根據地」。蔡元培認為《紅樓夢》是「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賈府就象徵清朝,賈政、賈赦、賈璉、李紈分別指吏部、刑部、戶部、禮部。賈赦夫人姓「刑」就是證明。
總之,將小說強行與王朝興替一一對應。大觀園、梁山泊是權力鬥爭的修羅場;神仙鬥法、女眷鬥嘴,都是政治博弈的隱喻。過度穿鑿,牽強附會,腦洞很大。隨着互聯網博興,原本的精英主義的研究門檻被踩平,大量民間愛好者進場。當中固然不乏苦心孤詣精益求精的「大神」,然解構的狂歡更是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前幾年冒出的所謂《紅樓夢》「癸酉本」,更是將黛玉指崇禎,賈敬喻嘉靖,秦可卿代泰昌,王熙鳳則成了魏忠賢。
豐富多元的文學意象,被簡化為單一的政治隱喻。似乎小說只有政治上的宏大敘事,才能配得上偉大。而愛情、人性,都只能是邊角料和副產品。這不僅曲解了作品的本意,也暗淡了小說應有的光芒,庸俗了文學的審美和尊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