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三世書》

關於我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現世人們,總會有種好奇,忍不住想知道。


亦傳聞有人清楚知道自己何時往生,而且很準確,像一本紀錄;有人可以看到如死亡筆記般,知道每個人的死亡日期云云。

為什麼能準確知道每個人的生老病死?每個人的生命都預定好了嗎?

每次想到這點,便有種強烈無力感。若一切已預計好,那麼,我只是「人生劇本」中一個角色;而我竟樂在其中,在生命的起伏跌宕,體會人生歷奇,對於我,每片風景都是新鮮的,我在努力奮鬥,但結果都在預期之中。這樣活下去,有什麼感覺?

一切占卜算計的方式,帶有同樣暗算;某某大師很準,對我們的過去瞭如指掌,未來亦可趨吉避凶。不難明白,人生便是苦,艱難地活,不如找個捷徑苟活。人生可以輕易些,而且容易得到快樂和幸福。

《三世書》是傳說中一本可以明白前世、今生和來世的書,起源於佛教《三世因果經》,由諸葛亮的《古三世書》演變而來。翻查《三世書》,只要根據出生年、月、日,便可算出自己前生所屬的人物、今世福祿和性格,以及下世所得的機緣。富貴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不敬三寶,不重父母,無有三綱,五倫雜亂,貧窮下賤,六根不足,終日殺生害命,富貴貧窮亦不平等……」

人生若只看今世,也許有太多難以理解的事。三世因果,告訴我們每個要承受的,必有遠因,今天種下的因,做的事情,每個業,都有收得果報的一日。

只有保持這種儆醒,人們才能隨時覺知其思想行為,分分秒秒警覺因果循環法則。雖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內心便是一面明亮的鏡子。自己的行為,自己負責。自己作的業,自己承受業報,如此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