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拒絕「躺平」

吉祥臥佛

  我是一個俗世人,但也算與佛有緣。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開始學佛,繼而參加皈依法會;甚至想過短期出家。想當年年輕的大表哥,雖然對佛教沒有太大認識,卻作出短期出家的決定,他表示只是出於好奇。那時是從報章獲悉資訊,知道七天的法會予俗家子弟申請,最重要是費用全免。那時他已出來社會工作,但生活清貧,對於一個免費的住宿機會,就覺是去旅行似的。現在想來,那就是一份因緣。

  據他所說:短期出家的形式與僧人的長久出家沒有太大分別,只是後者在心態上,不再眷戀紅塵俗世。短期出家每天早上晨曦未現便起床誦經,天亮後再吃早飯。接着便是聽經學法,中午前再吃午飯,下午便參與一些打坐或協助清潔打掃。正式僧人是「過午不食」,短期出家者稍為寬鬆,晚上能再吃一些麥片充飢。七天的出家生活,無憂無慮,精神滿足。

  我覺得,學佛就是學做人。那麼在現代社會,到底應該如何過活?禪宗有一個流傳已久的簡單故事,一位年輕行者學法,問老和尚:「如何才能得道?」老和尚答:「砍柴、挑水。」柴與水都是生活的必需品,我們就要親力親為,解決自己日常生活的問題。出家人看似平日只是誦經學法,但亦是忙得不可開交,每事都要盡力而為。有些人以為佛教主張消極厭世,卻不知佛教倡導積極正信。

  出家人注重修行,「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卧如弓」。行立坐臥四威儀是指佛門日常舉止所應遵循的儀則,典故出自《佛本行集經.卷四十七.舍利目連因緣品》。 佛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皆不出行、住、坐、臥四者,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此四威儀,正是行者日常舉止所應遵循的儀則。「威」以德顯,由嚴持戒行,眾德威嚴,有威可畏,故非強橫勢力之威。「儀」以行表,由動靜合宜,舉止安詳,故有儀可敬,非虛偽詐現之儀。具足威儀,謹慎莊重,自然令人望之生敬,渴仰欽羨,故以威儀細行,即能化導眾生,令入佛道。

四威儀
行如風
        修道之人,舉止動步,安詳徐行,猶如清風徐拂。行進時,兩眼平視,不左窺右瞄,不向外攀緣;移步時,勿踏蟲蟻,勿倉倉惶惶,或令鞋履拖拉出聲;當收攝身心,舉止動步,心存正念,一切時中,定慧等持,如法而行。
立如松
        站立之時,頭頸不偏不倚,身軀挺直,安穩而立,猶如蒼松,不可輕率、歪斜或抖動;當心存正念,隨所住處,常念供養三寶、讚嘆經法,繫心在道,思惟經義,如法而立。
坐如鐘
        跏趺宴坐時,應攝心專注,身心安穩不動,猶如大鐘。古德云:「身要放鬆,不得隨便;心要專注,不得緊張。」切勿前傾、後仰或左右歪斜;當端肅威儀,息緣絕慮,觀照自心,諦觀實相,如法而坐。
臥如弓
        修道之人,非時不臥;為調攝身心,若睡眠時,當右脅而臥,以右手曲肱為枕,左手平舒於腿,雙腿微弓,兩足相疊,名為吉祥臥,亦名獅子臥法。右脅而臥,於諸臥姿中,最為有益,能令身得安穩,心不動亂。律云:「仰臥,是修羅臥;覆臥,是餓鬼臥;左脅臥,是貪慾人臥。」是故修道人不仰臥、不覆臥、不左脅臥,應右脅而臥,保持正念,心無昏亂,如法而臥。
        具足威儀,身端行正,非僅限於佛門之行者,而是人人應具備之禮儀。我國素稱「禮義之邦」,即是由於尊崇禮義、注重威儀之故。古德云:「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佛陀時常教誡弟子,形儀必須端嚴肅整,內檢其心,外束其身,無論動靜舉止,皆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古德言:「威儀乃無言之教,堪發有情之信。」行住坐臥具足威儀,不僅身心得以寂靜,亦可感化眾生,如舍利弗見馬勝比丘威儀庠序,因而深生恭敬、歡喜,歸信佛法?。為佛弟子,於舉止言談、行住坐臥,若能具足威儀細行,以此身體力行,不僅能表顯個人風範,更是落實佛法自利利他的實際教化。
        現代人當然不容易長期「卧如弓」,但是個人修煉仍有需要。努力做好自己能力範圍以內的工作,從容面對生活上任何困難,樂觀面對不如意之事。趁着佛誕假期,就讓我們拒絕「躺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