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打的是消耗戰,消耗的從武器到後勤,乃至人員,在在需錢。武器愈是先進,生產(不計研發)的成本愈高。烏克蘭戰爭已不是傳統的陣地攻防戰,而是立體戰,包括雷達電子戰、衞星設施,消耗的金錢便不僅只是戰場上的死傷、武器銷毀,而涉及眾多的產業供應鏈、生產鏈、價值鏈,覆蓋國家經濟的大部分,戰爭便是整個經濟的戰爭。經濟轉變成戰爭經濟佔了大部分。戰爭便是整個經濟的戰爭,拚的從根本上說便是經濟,整個國家經濟,軍事只是經濟的一個較小部分。
此所以美國從開戰時的意圖是希望以戰爭消耗俄羅斯的經濟。一開始並沒有考慮在戰場上打敗俄羅斯,而是寄望於戰爭消耗拖垮俄羅斯經濟,不戰而勝。可惜,美國低估了俄羅斯的生產與資源能力,高估了西方金融和經貿制裁的效果,也低估了俄羅斯應對的政策智慧。俄羅斯以一敵北約30國,即使雙方都未盡全力,但消耗的程度已比以往幾場美國參與的戰爭為高,且未知伊底。俄羅斯是傾全國之力,特別是石油天然氣資源收入。其國防工業生產規模仍在,生產成本遠低於美國歐盟,庫存積累也不少。
早些年,俄羅斯已調整經濟,貿易順差擴大,即使積累的外匯儲備被美國歐盟等凍結,餘下的力量仍可支撐戰爭現時的消耗。只要俄羅斯與沙特阿拉伯合作,把國際油價維持在較高水平,以折扣價出售給中國、印度,乃至輾轉返售給美國歐盟,應可有足夠收入堅持下去。縱使盧布受壓,亦不會釀成金融危機。此外,俄羅斯還有不少方法繞過美國歐盟的金融制裁,美國歐盟亦未至把俄整體排除在SWIFT體系以外,留有不少漏洞。
相反地,美國表面強大,但國內金融財政問題嚴重,美國已不是越戰之前的富裕強盛。現時30多萬億美元的國債,仍在急增,已構成金融的巨大隱憂。美元備受各國排斥,一旦去美元化成氣候,美元匯率大跌,用發行美元來支付戰爭經濟的消耗便不能維持下去。
美國根本的問題是入不敷支,資不抵債。經濟政治都擴張過度。烏克蘭戰爭的消耗百上加斤,更依賴掠奪國外資金補它的缺口。因而,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不會怕死多少人,消耗多少武器,浪費多少資金。但終極的弱點卻是金融,金融泡沫一穿破,全盤皆落索,即時要戰敗求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